分析语言句法语义结构的研究方法_英汉对比关系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7
  摘 要:运用生成语法的知识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涉及语义及其句法两个方面。从语义上来看,英汉对比关系结构都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组成,即两个分句之间都表现出主从关系。从句法上来看,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其中英语中的成对标记词经历了从原来位置到句首的移位,汉语的成对标记词没有经历移位。我们假定,成对标记词移位和不移位是受到特征[+/- comparative]的制约,符合最简方案的精神。
  关键词:对比关系结构 成对标记词 移位
  
  一、引言
  
  英汉对比关系结构是一个比较独特、比较边缘的句型结构。英语里是有成对的“the+comparative”出现,汉语里有成对的“越”出现,见下例(1-4),它们都是起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与传统的连接词不同,它们在句子里面充当一定的句法功能。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不是由连词之类的功能语类连接两个分句,而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汇语类来连接。在文献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研究主要来自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相对应的汉语“越……越……”结构很少被人注意。基于该结构的独特性,本文试图对英汉中的对比关系结构做一个全面的研究。
  (1)The more you eat, the less you want.
  (2)The harder he studies, the better result he will get.
  (3)越多人离开,她的心里越难受。
  (4)他越说,我越不高兴。
  
  二、英语对比关系结构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就是“the more...the more...”结构,其特点是有成对的标志语出现,成对标志语“the+ comparative”句子看似平行,其实不然。鉴于成对标志语词性不同,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功能作用,根据词性,该结构在从句中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1.AP型。“the+comparative”部分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分,既可以在句中做表语(5),也可以做定语(6)。
  (5)The more careful we are, the more we will find.
  (6)The more people left, the sadder she became.
  2.ADVP型。副词性成分,主要在句子中做状语。
  (7)The more carefully we look, the more we will find.
  (8)The more you said, the better I understand.
  
  三、英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曾经探讨过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两个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并认为它们之间是主从的语义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句子的从句,第二个句子是句子的主句。本文继承他们的观点并且在下一节也试图证明汉语中的对应结构也是主从关系。证明两个分句之间是主从关系主要有如下的语言事实:
  第一,虚拟语气的形态词可以加在第二个分句后面,而不能够加在第一个分句后面,说明第二个分句才是句子的主句。
  (9)a.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I demand that the more he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第二, 反意疑问可以对第二个分句进行反问,但是不能对第一个分句进行反问,进一步证明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0)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will he?
  b. *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does he?
  第三, 助动词“will”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而不能出现在第一个分句里面。由于英语表示条件的从句即使是将来时态也必须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11c,d),由此更进一步说明第一个分句是从句,第二个分句是主句。
  (11)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he will get,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c.If she invites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d. * If she will invite me to the party, I will send her a beautiful present.
  第四,代名词后置说明了第一个分句是从句,在这个从句里面的人称代词有一个先行的名词在主句里面可以回指这个代词。
  (12)a. The more he gets, the more John will pay to me.
  b. * The more John gets, the more he will pay to me.
  c. John will pay more to me if he gets more.
  d. * He will pay more to me if John gets more.
  
  四、汉语对比关系结构
  
  由于汉语中的“越”字基本就是一个副词,根据词性来划分这种结构类型就没有意义。但是,汉语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语言,句子之间的组合形式非常自由,根据句子的组合形式,我们可以大致区分四种类型的对比关系句,如下(1-4)。但是我们把(1)类的标准型的句子作为研究的对象。
  1.标准型。这种类型的句子包括两个从句,而且两个从句各有一个独立的主语和谓语,从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13)孩子考得越好,我的心里越高兴。
  (14)她越说,我越不高兴。
  2.紧缩型。此种类型的句子也有两个句子,但是它们共一个主语,中间没有逗号隔开两个分句。
  (15)她越听越糊涂。
  (16)我越说越伤心。
  两个从句共享一个主语,我们可以看作其中任何一个主语是空的,总结一下,一共有下面(a)(b)两种情况:
  
  在(a)句里,两个从句呈线性排列,而在(b)和(c)句子里,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里面。无论如何,这三种句子结构都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完整的子句组成,其中一个子句的主语省掉的结果。如(21)(22)所示,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和逗号可以得到(a)句子,省略第一个从句的主语和并将它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b)句子,省略第二个从句的主语而把第一个从句包含在第二个从句中得到(c)句子。
  (21)他越听,他越糊涂。
  (22)我越说,我越伤心。
  3.连环型
  这种类型的句子一般由三个从句组成,中间的那个子句充当两个角色:它可以跟第一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第二个从句出现的;它也可以跟第三个子句组成一个标准型的对比关系句,此时它是作为标准型的第一个子句出现的。如下例:
  (23)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顶撞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就越多,对市长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既然中间的子句在整个句子中起双重作用,我们可以看成是这种类型的句子由两个标准类型的句子组成,由于经济的考虑,省略了中间那个重复的。
  (25)三姐妹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年龄越大,受的闲气便越多;受的闲气越多,便越羡慕别人的命好。
  (26)顶撞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就越多;广州人对市长的了解越多,对市长的误解和闲话就越少。
  4.反环型
  反环型的对比关系句子由四个子句组成,前两个子句和后两个子句各成为一个标准的对比关系句,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后两个子句是前两个子句的颠倒,也即两个子句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改变。
  (27)越有越吝啬,越吝啬越有;我又不向你借钱,何必恐慌?
  (28)圣上护着,谁攻田文镜,立地就疑是冲着新政,冲着自己。越攻越护,越护越攻。
  尽管这种反环型的句子同连环型的句子都共享中间的一个子句,但是反环型的句子中,中间重复的子句是不可以省略的。
  (29)*越有越吝啬越有。
  (30)*越攻越护越攻。
  
  五、汉语对比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
  
  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从标准型的句子着手,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他们中间,去掉任何一个子句句子都显得不完整。
  (31)*你付出越多。
  (32)*(你)得到越多。
  另外,“越”在句子中起连接两个从句的连接词功能,因为去掉任何一个“越”字,句子都不合语法。
  (33)*你付出多,得到越多。
  (34)*你付出越多,得到多。
  至于说两个从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证明。如果是并列关系,应该可以加上诸如“和”(表示并列)或者“但是”(表示转折)之类的连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35)*你付出越多和得到越多。
  (36)*你付出越多,但是得到越多。
  由此,我们试图从几个方面去检验是否两个从句之间是从属关系。
  首先,“吗”这个用在主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可以放在第二个子句后面,而不能放在第一个子句后面。
  (37)你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吗?
  (38)*你付出越多吗,得到越多。
  第二,用在主句中的“就”也只能放在第二个子句里面。
  (39)你付出越多,得到就越多。
  (40)*你付出就越多,得到越多。
  第三,“如果”、“一旦”这种表示条件关系的连接词可以出现在第一个子句里面,构成从句之间的条件关系。
  (41)如果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42)一旦你得到越多,你付出就越多。
  从上面的检验结果看来,两个从句之间表现出从属主从句的关系,第一个子句是从句,第二个子句是主句。
  
  六、英汉对比关系结构的句法移位
  
  英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经历了移位,每个从句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都从原来的位置移到从句句首的位置,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trace)。
  
  为什么说现有的句子是移位的结果?Culicover & Jackendoff (1999) 从句法的角度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考察,发现该结构中分句句首的比较成分同句中的空位(gap)有直接的依赖关系。两个分句都表现出无约束依赖性(unbounded dependency)。
  
  第三, 非法移动既造成强式wh-孤岛效应,也会造成弱势wh-孤岛效应。
  
  所有这些都表明,该结构中的“the+comparative”部分具有wh-问句的特点,其移位规则跟wh-问句是异曲同工的。两者都是从原来句中的位置移动到句首的位置[Spec,CP],并且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一个语迹。
  
  同样,汉语的“越……越……”结构也和汉语的特殊疑问句一样,两者都不需要经过移位。由此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英语的对比关系句需要经过移位,而汉语的对比关系不需要移位呢?根据移位理论说,移位是受特征驱使,某些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到核查。在英语疑问句中,wh-词的[+wh]特征需要核查,由此引发了移位,而汉语的特殊疑问词“什么”具有[-wh]特征,它不需要得到核查,疑问词也就不需要移位。同理,在对比关系结构中,我们设想英语的“the+comparative”具有[+comparative]的特征需要得到核查,由此引发了该部分移动到句子的前面去消除这种不可解读的特征,而汉语的“越”具备[-comparative]的特征,该特征本身可以解读,所以不需要移动到句首去检验。
  
  七、结束语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汉对比关系结构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发现英汉的对比关系结构从语义上来看都是由一个从句和一个主句组成。从句法角度看,那个连接两个分句的成对标记词都是词汇语类,而非功能语类。成对标记词在英语中经历了移位,而在汉语中留在原位,其中英语的对比关系结构移位是受到[+comparative]这个不可解读特征的驱使,而汉语对比关系结构中的“越”字不具备该特征,所以不需要移位。
  
  参考文献:
  [1]Culocover, Peter W. & Ray Jackendoff.The view from the periphery: the English comparative correlative. Linguistic Inquiry 1999.30(4):543-571.
  [2]Haegeman, Liliane.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Combridge,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1994.
  [3]Radford, Andrew.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丁树声.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商务印书馆,1961.
  [5]李科第. 汉语虚词词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6]刘坚.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2.
  [7]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张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