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不听话怎么办?家长掌握这三招,与孩子相处更亲密无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文/小萌

编辑/小萌

今天上午小姨一家都来我家里做客,十岁的侄子显得格外"耀眼"。备菜期间侄子在客厅来回跑动,小姨怕他撞到说他两句,小侄子就生气了,跟着小姨对着干,让他往东就要往西,让他安静就要高声喧哗,以至于坐下吃饭的时候,小侄子也不挨着小姨坐。

其实小孩的天性并不顽劣,只是很多家长没有提前预防,初期没有正确引导罢了。好奇多动是孩子最基本的特点,家长在这期间就要重视起来。

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所持有的态度,也正是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学会尊重各自的意见,保留不同的观点,这必将形成良好的循环。

1、 处事方式的差异,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主见。一切事情都应该听从父母的指挥,也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虽然孩子的思维习惯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可能在家长的眼里孩子这样做太天真了,就严加干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这也就抑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2、 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还有一种是父母的过高期盼,时时关注孩子的一切行为,当孩子出现了与"计划中"相反的举动之后,就把自己不满情绪宣泄到了孩子的身上。可想而知,孩子内心是多么受委屈的,孩子可能因此变得自卑懦弱,也可能因此变得暴躁易怒,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3、 彼此互不信任,形成一个想缓和,一个不愿听的尴尬境地。而 信任就是建起彼此诚恳沟通的桥梁。大多数时候,家长对孩子行为的主观臆断都会致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失去孩子的信任,得到的是孩子不再愿意沟通,就算沟通也得不到利于缓和的有了信息。而家长也会对此犯难,不知道跟孩子是否有能力独自去完成工作或者学习。

因此,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从来都是由家庭成员各自的付出组成的,事与愿违的情况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是降低损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让事态愈演愈烈,造成更多的亲情流失。

1、 自信心低下,质疑父母的爱。 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不仅会产生抵抗思想,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更重要的是孩子还不理解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自信心也因此受挫,感觉任何事情都会受到父母的质疑,失去了自主能动性,也会打心底的质疑自己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2、 学会冷暴力,不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反正问题这么久了也是得不到解决,父母尚且如此,孩子也就不愿意做出改变。孩子对待任何事情都会提不起兴趣,喜欢使用冷暴力来处理事情,思考和改变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3、 性格顽劣,不受管控。 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变成一样的人。亲子关系的紧张,父母的不良情绪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如:谩骂、吵闹、喋喋不休止。给孩子营造了不良的环境劣势,孩子受此影响不断的挑战家长的底线也是情有可原的。

美满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港湾,孩子习惯的养成绝大数源自于原生家庭的环境。持续紧张的亲子关系,对父母子女双方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家长跟孩子的相处,除了生活起居上的交流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精神层面上的培养和加持。深入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学会倾听孩子的话,采纳合理的建议。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最真实的诉求,是哪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从而共同商讨解决方法。包括孩子对家长的合理建议,家长也可以多跟孩子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孩子清楚的知道我们是平等的,我愿意花时间跟你一起改变。

其次,珍惜跟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赏罚分明。 每一次的沟通,都会增进亲子双方的关系。家长在沟通中了解到孩子的诉求,孩子改善完成之后,我们一定要予以赞赏和鼓励。孩子错对并存的时候,赏罚分明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了解自己。 家长从小看着孩子长大,会把孩子自定义为弱势群体,成年人的内心相对来说会比较成熟,不愿意向弱势倾吐自己的心声,孩子也因此不知道这样做对家长的影响。就像孩子吵闹不听话,家长可以这样说:宝贝,今天妈妈上班累坏了,你可以安静一会儿吗?此时你会发现,以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形成不同的办事方法,此刻就愿意制造安静的环境回应家长。

家长跟孩子的相处中,每一言每一行,好的、坏的都会被孩子复刻进脑子里。互相尊重和理解,相互倾听各自的难处,一个 健康 和谐的家庭环境理应如此。就像那句话所言: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假若父母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哪能教会孩子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