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感人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文言文《华秋匿兔》

原文:

华秋,汲郡临河人也。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卒,秋发尽脱落,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庐中,匿秋睐下。猎人至庐,异而免之。自尔,此兔常宿庐中,驯其左右,郡县嘉其孝感,具以状闻。降使劳问,而表其门闾。后群盗起,常往来庐之左右,咸相诫曰:“勿犯孝子乡。”赖秋全者甚众。

译文:

华秋是汲郡临河人,小时候父亲死了,服侍母亲以孝闻名。家里很贫穷,用做佣人租赁来养母亲。他的母亲患了很严重的病,华秋的容貌憔悴苍白,头发和鬓发立刻变了颜色,州中的邻里都互相感叹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直到母亲死了之后,就不在吃美味和沐浴,头发都落下了头也秃了。在坟墓旁边建造了一个草庐,亲自把土覆盖在坟上,有的人想要帮助他,华秋立刻跪拜是他停止帮助。大业初年,需要狐皮,郡县大肆狩猎。有一只兔,人们在追赶它,兔子奔到华秋的草庐中,躲藏在华秋的脚下。猎人来到草庐所在的地方,奇怪从而放过了兔子。从此以后这只兔子常常来到草庐中睡觉,华秋驯服兔子,让它常伴左右。郡县嘉奖华秋的孝顺和善良,都发布了公告让大家学习。隋炀帝派了使臣来慰问和表扬,帮他修葺了草庐门面。后来盗贼层出不穷,常常来到草庐的四周,都相互告诫说“不要去冒犯孝子。”各位乡亲依赖华秋而没有被偷盗的很多。

2. 孝感动天的文言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3. “孝感泉”古文翻译一下,跪求

原文:

郑绮事亲纯孝格天,其父照,蒙诬致死罪,郑绮号泣奔视,狱吏不许见,便以额扣击狱门,血淋满面,并历陈父子大义,上书乞代父刑,郡守钱端礼察明其事,冤案终白,得以释放。母张氏因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绮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每便溲时,必抱持临厕若婴,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稍懈怠。因母亲久病烦渴,嗜饮溪泉,时值大旱,水脉皆绝,郑绮凿溪数仞,不得滴水,乃仰天恸哭,越三昼夜,水忽涌出,顷刻溢丈余,清冽甘如醴,且有荷花香气,旬余始变。人们以为郑绮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故名孝感泉。

译文:

郑绮侍奉亲人纯真孝顺感通上天,他是父亲名照,蒙受诬陷导致死罪,郑绮号陶大哭跑去探视,刑狱的官吏不许他探视,他就用额头撞击监狱的大门,血流满脸,并且历数父亲儿子大义,上书请求代替父亲受刑,郡守钱端礼察访弄清楚了他父亲的冤情,冤案终于大白,父亲获得释放。母亲张氏因为患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的病症,手足不能够伸直,郑绮每天侍候在床边,服侍母亲的饮食和吃药,每每大小便时,一定的抱着母亲到厕所如对待小孩一样。三十年如一日,始终没有怠慢不敬。因为母亲好久得病烦燥口渴,喜欢喝溪水泉水,当时正逢大旱,水源都断了。郑绮开凿小溪几丈,没有得到一滴水,于是仰天大哭,超过三天三夜,溪水忽然涌出,一会儿充满一丈多,溪水清冽甘美像甜酒,并且有荷花的香气,十多天才改变了。人们都认为郑绮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而导致的结果。所以命名为孝感泉。

4. 大端午竞渡文言文翻译

现在人都提端午节,很少有人说起大端午,其实,大端午的历史渊源也十分久远。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在大端午节这天澴河镇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

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使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由此看来,大端午,在当时的是十分重要的节日啊!

5. 赞美湖北孝感的文章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惟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浪漫传说:仙姬陌上逢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工订遁寡墚干蛾吮阀经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古代这里出了几个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董永与七仙女”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

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人们创了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更是传唱于民间的经典唱段。

孝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义认为,与其说是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仙女下凡,不如说是感动了古代孝感人民,将董永路遇村姑衍化成路遇仙女。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孝感人民对孝行美德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历史遗存:用心如日月

徜徉孝感街头,穿过槐荫大道,经过仙女路,你就可以来到孝感人民广场,观赏以“孝”为主题的8块大型浮雕,孝子之乡特有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董永墓,黄香墓,孟宗哭竹处……光阴流转,以上历史遗迹多不复存。1984年,孝感人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修起一座仿古式建筑——董永公园。瑶池仙境、槐荫古树、理丝桥、升仙台、孝子祠等景观,再现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1996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孝文化,在董永公园“孝子祠”里,又塑立了“二十四孝”蜡像。沐浴淳朴的孝德古风,孝感孝文化历久弥新。

古风新貌:移小孝为大孝

孝感以孝传名。仅据明、清《孝感县志》记载,孝感史册留名的孝子就有493人,孝德古风盛行不衰。

传承古代孝文化,必须“扬弃”。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爱幼”、“明礼诚信”、“与人为善”等,具有永恒的价值。曾当选孝感“十大孝子”的刘青枝,一人“撑四家、养八老”;倾情孝亲敬老的余汉江,7年来共计捐款达500万元,今年元月8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蜚声华夏。

中华孝文化是历史对孝感的馈赠。近年来,孝感社会各界孝文化研究如火如荼,2003年10月,《孝感——孝子之乡》画册编印发行;《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三部99万字的孝文化系列文集,去年10月全部出版;去年7月开始,孝感学院在校报开辟《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使孝感成为继济南之后,我国第二个中华孝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孝感市有关部门正着手准备,将“董永”品牌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芭蕾舞形式重排《天仙配》的工作,也在紧密筹备中。

孝感人给“孝”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小孝为父母,大孝为人民;移小孝为大孝,替天下儿女尽孝心!

孝子故事

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但玉帝震怒,七仙女忍痛与丈夫诀别。

香九龄能温席

东汉大臣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尽心侍奉父亲。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

孟宗哭竹

三国时有孝子孟宗,其母病重,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孟宗焦急万分,双手抱着毛竹落泪,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露出了几茎竹笋。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6. 朱泰孝感猛虎文言文

朱泰家穷得叮当响, 对自己的娘却十分孝顺。平日他上山砍柴, 挑到集市上卖, 得了钱总想着要给母亲买点好吃的带回去, 自己却吃糠咽菜。妻子当然有些厌言。朱泰常劝妻子说:“我的父亲很早病故了, 母亲很艰难地把我养大, 不容易啊!我们应该孝敬他老人家。”

有一天, 朱泰在山里砍柴, 突然一只猛虎向他扑来。朱泰没逃几步就被老虎扑倒了, 一只前脚踏在朱泰胸口上, 张开了血盆大口—下子咬住了他的一条胳膊。朱泰吃着痛苦清醒了, 想起了母亲, 就忍着剧痛大声喝斥道:“老虎, 你是猛兽, 随便吃什么都可以, 吃了我也没关系。可是我的娘亲没有人养活了。”

老虎听了他的话, 就把朱泰放开了, 转身飞奔而去, 连头也不回。朱泰脱险了, 艰难地爬回家, 把老虎吃他的事讲给大家听, 母亲听了抱着儿子痛哭不止。

邻里们听了朱泰的孝顺心感动了老虎的故事后, 争着把金银布帛送给朱泰,而朱泰把东西一一退了回去。朱泰说:“我还有一条好胳膊, 还可以靠打柴来养活我娘。”大家赞叹不己。

从此邻里们叫朱泰为朱虎残, 意思说朱泰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孩子。他们回去后, 告诫自已的子女:“孝当竭力, 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 羊知跪哺之恩。连老虎也敬重有孝顺心的人, 它宁肯挨饿也不吃朱虎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