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误区:避免陷入“能力陷阱”的最好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或许在某一方面特别强,并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在过去汽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马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生产马车的师傅就是非常热门的职业。

如果生产马车的师傅整天只研究如何制造又漂亮又结实的马车,而不去观察外部环境,保持与时俱进,那么慢慢的他就会掉入能力陷阱,除了造马车其他一无所能,最后等汽车发明出来了,再优秀的马车师傅最终还是被时代淘汰。

这种掉入能力陷阱例子在如今职场中普遍存在,正是因为一直沉浸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忽略了周围的竞争环境,最后陷在舒适区不能自拔。

有人认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是很好吗,按照传统观念,拥有一技之长确实是铁饭碗生存的保障。如果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可能就不一定适用了。

比如,当年珠算是衡量一个会计师水平的高低,一个经验丰富的会计在算盘上总能快速的“啪啪”拨动着算珠,但是搁现在,人工算盘打的再快都快不过计算器,这也是能力陷阱的一种。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避免自己掉入能力陷阱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多重技能,你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一定不能成为某个岗位的专家。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

这种能力暂时可能很强大,但只能适应产业发展某一阶段的需要或适应某一领域竞争的要求,不能适应产业下一阶段发展或竞争环境的变化。

如果纠结的问题是做擅长的事情到底好不好,答案肯定是好的,但是为了一件事花费了自己五年、十年的时间,最后完成了这件事情的目标,但是自己群获得的价值跟投入不成正比。

比如说,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品质工程师,他的未来规划是花3-5年的努力做到主管以上的管理职位,所以他接下来就花更多的时间去跟领导套近乎、拉关系上,而在品质技能上却没有花时间精进。

结局很可惜,朋友的付出最后没有如愿,原因是公司战略转移搬迁至内地发展,但是朋友想留在大城市打拼,所以只好另谋高就。

朋友因太多时间陷入在晋升上,结果专业技能被荒废,没有最初 没有考虑到多重发展机会,最后被陷入单一的能力漩涡。

一般来说,一个岗位正常2-3年就可以轻车熟路的上手,找到规律之后,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甚至还会带来短期的满足感。

当你陷入一项能力的陷阱之后,慢慢会养成某一项技能的惰性,并且沉浸其中不愿醒来,从而不愿意去学习其他的技能。

所以陷入了能力陷阱,就相当于阻断未来发展之路。

据网上报道, 很多企业80%的员工认为自己当前岗位的能力不能满足下一个岗位的要求,所以迟迟不敢跳出当前舒适区。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企业老员工是否愿意尝试改变,让自己发展多重技能,拥有更多的竞争力,然而90%的人都说愿意尝试改变,但是最终没有改变成功。

举个例子

我有个同事老何,2007年7月份进入公司,至今已经有近13年之久,进来的时候职位是主管,到现在为止,也只晋升了一级经理的职位,这么多年来抱怨声越来越大,苦苦寻求改变又不愿改变。

每次跟老何聊到公司时,老何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在公司付出这么多年与自己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每次有机会跳槽时,老何也是迟迟犹豫不决,直到现在。

老何就是 典型的陷入能力陷阱的职场老黄牛。

到底是什么原因陷入能力陷阱

1、时间太紧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想工作之外的事。

2、企业文化: 公司各岗位之间分工明确,交集太少,阻碍了自己发展路径。

3、缺少方向 :内心想改变,但是没有改变方向。

4、顾虑太多: 做改变之前自信心不够,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5、耐心不足: 无法持续坚持,无法适应舒适区之外的工作模式。

能力陷阱正在悄无声息的吞噬着你未来发展之路。这是一个无情的事实,那么如何让自己避免掉入能力陷阱应该是每个职场人应该思考和注意的事情。

多一些思考,多一重保障,多一些努力,多一些选择。

举个例子

雅各布是欧洲一家食品企业负责生产的副厂长。这家食品企业被一个投资商兼并,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开始扩大生产规模。雅各布的头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他仍然保持一贯的管理方式,每天都在生产线现场办公,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他坚持认为,之所以自己过去的业绩不错,完全是因为他事无巨细的管理风格。

结果怎么样呢?到了年底测评的时候,所有人都对他一肚子抱怨,下属希望他多给一些工作的空间,老板希望他加强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尽快落实生产线的改造计划。

雅各布属于典型的掉到能力陷阱中的例子。他没有意识到,在工厂扩大规模之后,他一直以来擅长的那套东西已经行不通了。

所以,把你带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能力,很可能是没办法再把你带到下一个位置上的。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成为继续发展的阻碍。这是能力陷阱最能迷惑人的地方。

让自己多学几项专业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的工作环境。

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自我审视现状

审视自己的工作范畴和前景,去除没意义的会议、应酬和差旅,不要每天处在四处救火的处境,腾出更多的时间审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具体怎么做?

比如花同样的时间在让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弥补自身短板, 不要因为短期的舒适忽略后期的挑战,更不要用假勤奋来欺骗自己。

很多人都会认为认认真真把上班一件事情做好即可,于是每天都是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一遍又一遍,周边部门的任何事情不管不问,因为工作流程逐渐熟悉,平时按80%的精力,现在可能30%的精力即可,如果逃脱不了舒适区,就会掉入能力陷阱中。

2.重新定义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决定你社交圈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人都只会闷头做自己的事,结果把自己弄成企业的一名 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而不是桥梁纽带, 一味跟随他人的方向,很容易迷失真正的自我。

在企业内部,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桥梁,成为事物的连接着者, 站在事情之外来看待事情本身的结构性和复合性。

同时,在企业外部也要培养自己的社交圈,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信息,而不是躲在家里道途听说,根据自身的优点调节未来的方向。

关于拓展人际关系可以借鉴《六度分隔理论》,主要原理是通过自己的老关系来延伸自己的新关系,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的牵线搭桥,你就可以认识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

可能你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原来我和世界首富、和美国总统之间离得也不是很远嘛!

那你有没有想过,它对你的关系网络有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呢?当然,要想穿过六度分隔认识一个人,这个难度确实是很大。你可以想办法结交朋友的朋友,让他成为你直接的关系。而如果你还能通过朋友的朋友再建立其他的新关系,穿过三度分隔,那你已经可以算是建立关系的高手了。

培养自己 多重职业技能对于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多元化发展也是逃离能力陷阱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

很多职场中都有想过怎么去拓展技能 ,但是不知道花费时间到底梦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就不想去做。

先上路,再赶路

无论什么事情的投入都不是100%的回报,只能大概率对自己有帮助就去做,做了之后效果才会慢慢凸显出来,才会真正明白自己做的意义。

如果非要弄明白之后再去行动,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做了之后你才会明白真正做的意义。

舒适区是阻碍成长的再大绊脚石,人生两条路可选:你 不是在舒适区灭亡,就是在舒适区爆发。

跳出能力陷阱最有效的方法是跳出舒适区,越晚行动难度越大,每天制定适合自己的成长计划,每天逼迫自己去成长,多掌握几项技能,多一些竞争机会。

第一、把表现目标改成学习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扩展自我,是因为他们 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沉迷于自己设定的表现目标。

当你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你现在表现如何,你就不敢犯错,不敢尝试新东西。那未来呢?等到一个真正重要的角色摆在你的面前,你发现以你原来的能力,以你一直以来给自我的定位,你根本hold不住。

你已经习惯于让自己缩在一个固定的角落里,从而眼看着宝贵的机会从你身边溜走。

所以, 把眼光放长远,重点关注你能学到什么东西,用学习目标代替表现目标。

持续的学习带来持续的改变,这是成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第二,可以做一个优秀的模仿者。

你可以尝试找一些你熟悉的领导者作为榜样,最好是你身边的人。认真地观察,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作为扩展自我的方向。

不要觉得模仿起来好丢脸,事实上,领导者也都是在模仿中成长的。

所以,大胆地向你见过的、听过的人学习领导的艺术。当然不是让你找个人全盘照搬,而是多方借鉴,有选择地吸收、改进,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的领导哲学。

第三,用故事重塑自己的形象。

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领导力故事,也就是你在领导力方面的个人最佳实践。一方面把它作为和别人交流、拉近距离的手段,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在塑造你对自我的角色认知。

不过故事中体现的自我形象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你有了新的目标,你可能就需要匹配一个新的故事。

能力陷阱在现实职场中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一道鸿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审视自己现状并进行评估自己的能力陷阱在哪,才能有效的避免自己掉入“能力陷阱”。

其次,培养自己多重技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多充电, 站在更高的角度,更深层次思维看待分析问题,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通过上述三步法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落地,凡事先上路再赶路,不要等计划好再去行动,想一百遍不如做一遍,每日精进就是撞击平庸生活的最好方式。

总结一句话:

跳出舒适区,先行动,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接近你的目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