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半的年轻人“零储蓄、高负债”,“新穷人”也该醒醒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闫肖锋

最近,禁止校园贷:任何网贷机构都不允许向大学生发放贷款。但 社会 上针对年轻人的消费贷还是层出不穷。其中,90后成短期消费贷款主力,被“困”的年轻人怎样了?

现在,年轻人不爱存钱了,爱花钱了。新一代中国人正改变着这个国家古老的理财传统——从爱存钱到爱花钱只用了一代人时间。

一份《2018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 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约 56% 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状态。而他们父辈存钱养老可是传统呢。

敢花未来钱,这样的改变来自年轻人。简单讲,爱存钱的爹妈养了爱透支的儿女。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传了几十年,现在年轻的国人也学会不存款用贷款了。

最近,还有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称,90后仅有13%无负债,即是说87%的人有负债。什么类型负债?当信用卡等各种卡奴呗!

当然,商家会看到商机,90后的年轻一代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信用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由于手机APP的使用更方便,支付方式更便捷,加之信用卡唾手可得,总之,令“花钱无感”成为常态——手指点一点,花的不是钱,是爽!

调查还发现,当还款困难时,多数年轻人会首先选择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情况。但也有3.6%的年轻人会经常逾期,以贷养贷。有人还恋上了网贷,落入高利贷陷阱。

依我说,是买买买买到透支,有些90后敢花未来钱沦为“新穷人”,也该醒醒了。

什么叫做“新穷人”?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收入和蓝领工人差不多但是花得更多然后哭穷……工资有限,但消费欲望强烈,尤其寄希望于借奢侈品或A货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追求身份。

“新穷人”是各大一、二线城市中的年轻白领,从小金库来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穷人,一些人甚至要依靠5张以上的信用卡来维持自己体面生活。

从银行流水上面来看,他们却又收入不菲,完全不同于那些收入拮据的穷人。他们挣钱不少,却支出更多,追名牌,追高雅,追小资,追光鲜亮丽……有些人沦为“卡奴”或被迫借上高利贷甚至“裸贷”。

什么LV包、古驰香水、卡地亚的饰品、欧米茄的手表……买买买的强大的魔力与其说在于能给自我带来满足,不如说它为自我营造了一种自由的幻觉。这样的超前消费令一些“新穷人”陷入新贫穷而不能自拔。

网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80后挣一万只敢花三千,90后挣一万能花一万五,这句话很直观说明了90后超前的消费观。

难怪很多人对90后有这样的印象:垮掉的一代、佛系青年、随心所欲,现在90后还敢负债!这当然只涉及一部分年轻人,多数人还是砥砺前行的。

对于敢负债,年轻人振振有词:“我现在越发觉得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与其受那些理 财经 理忽悠,把钱投资给各个投资机构,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爆雷,卷款跑路,还不如自己花了。”听着似乎有道理。

年轻人敢花未来钱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金融管理比较宽松,信用消费很容易,截止到2017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放5.88亿张,其中90后的持卡占比就已经超过30%。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里推出的“花呗”等借贷方式众多,鼓励年轻人贷款甚至盲目消费。蚂蚁金服“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90后因为借贷而陷入深渊的新闻,裸条贷、套路贷、校园贷……数字的钱好像不是钱,电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花钱心疼”的现实感。

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一个人独享父母的疼爱。同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消费观念变得更加开放,日常生活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而朋友圈的“炫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我知道我穷,但是我看到某种东西就忍不住想买”,于是90后年轻人纷纷走上了“剁手”之路。

没有存款,敢于负债,主要还得有个有钱爱存钱的爸妈。因为90后的爹妈是 社会 财富积累的一个大群体。当然,也不乏“寒门出贵子”的状况,穷也借钱,因为同伴们都在攀比。

凭心而论,其实,90后过得并没有那么潇洒。90后的年轻人步入 社会 之后,生活开始变得不容易,房子、户籍、工作、婚姻、 育儿 等问题纷至沓来。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下, 不排除一些年轻人用“消费升级”来消解焦虑,利用“花呗”、信用卡、网贷等透支未来的现金流,来满足“消费至上主义”带来的虚荣心,来逃避现实的压力。

当前,一些青年在消费表明欠缺“经济情商”。所谓“经济情商”是指人们在现代商品 社会 的消费实践中对自我认知、风险管理、价值取向、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处理能力,特指一定消费行为所彰显的品质和能力。在“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人情消费”以及“虚拟消费”这四类中,年轻人多少曾有过哪一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经济情商”怎么补?向高手学习,或通过一次经济危机再学习,不过要靠后一种学习就晚了。

最开始提到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在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1389元。

最近,有报道称“月退休金三千,低收入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我看到评论是:

有一个说,“那你估计和我差不多吧,我们80末90初是最悲催的几年,真是好事没赶上,坏事一个没逃掉。我上学时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从小学交学费都初中!每年五六百块呢,那时候五六百块,也不是小钱啊!”

还有一个为农民叫屈,“月退休金三仟元,粗菜淡饭有保障啦,农村老人才108元,应该考虑他们怎么生存,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还有个金句,70后“先苦后甜”,80后“先苦后苦”,90后“先甜后苦”。

为什么是70后“先苦后甜”?懂得未雨绸缪,70后会过日子呗。为什么80后“先苦后苦”?因为他们父辈50后苦,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当然也苦。为什么90后“先甜后苦”?因为敢花未来钱、透支未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