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我国称为传染性SARS型性肺炎,也叫非典型性肺炎,是在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疾病。

SARS最早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第一例有报告病例的患者是河源市的黄杏初。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康复出院,后被认定为中国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病例。

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3月10日,香港沙田有10多名医护人员出现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发现该病具有传染性。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了全球警告,然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出了另一个健康警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并且成立了一个医护人员的网络来协助研究SARS疫情。该网络包括了一个安全网站来进行X光片研究以及国际电话会议。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

3月15日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的报道,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

3月17日,由全世界的11个主要实验室组成了实验室网络,作为鉴别SARS致病因素的机构。各实验室进行密切合作、信息共享,认真研究SARS的病因,努力寻找治疗办法,共同抗击SARS这一恐怖的恶魔。

由于疾病初期,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够,而且疾病在全球传播开来,再加上疾病的潜伏期较长,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此时全球发病例数在迅速上涨,4月23日为4000例,到4月28日就上涨到5000例,5月2日为6000例,5月8日为7000例,报告疫情的国家有30个。在5月初疫情高峰期,每日报告病例数超过200例。

我国在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同时,在国内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宣传防治知识;开通专线电话回答群众问题;对从疫区出差或旅游归来的人员进行隔离;严格监控中小学校学生体温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控制疫情。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有效开展,全球发病例数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5月22日病例数超过8000例,6月份,新发病例数持续下降,到6月3日,中国内地新增病例为0,香港1例,台湾0例。

在这次抗击SARS的战斗中,有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感染;SARS共肆虐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发病例数达8398例,其中我国内地有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发生SARS疫情,共涉及266个县(市、区)。

◆知识拓展

◎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新型疾病,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情进展快速。该病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

◎2003年2月9日开始,在广州兴起有关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怪病的传言,市面上出现抢购端倪。10日,抢购风达到高潮。平时不到10元一大包的板蓝根一下子飙升到三四十元,白醋价格也节节攀升,从10元至80元、100元,甚至上千元。

★知识链接★

“SARS”一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习惯称呼。中国大陆惯称“非典型肺炎”,并简称作“非典”。香港习惯把“SARS”依粤音译作“沙士”,或直接用英语“SARS”。台湾亦惯用英语,或称“中国肺炎SARS”。新加坡媒体一度使用“萨斯”,4月17日,华文媒介统一译名委员会统一称“沙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