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这位杰出的作曲家和国际主义战士,出生于1918年,朝鲜半岛南部全罗南道一个革命家庭。原名郑富恩,他对音乐的热爱促使他改名为律成。他的家族背景深受革命影响,父亲是爱国者,三位哥哥为革命献身。15岁那年,他来到中国,进入南京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并投身抗日活动,活跃于沪宁道,业余时间学习音乐。1936年,郑律成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并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与冼星海合作,创作电影歌曲和唱片。
1937年10月,郑律成满腔热情地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和教员。在延安时期,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口琴演奏、指挥合唱,还与丁雪松结婚,丁雪松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任女大使。在延安的生活中,郑律成深受共产党和八路军精神的感染,创作出如《延安颂》等众多振奋人心的乐曲,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更是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并在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42年,郑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抗战胜利后回到朝鲜,投身于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组建工作,创作了多部作品。他的音乐才华得到高度认可,荣获多项荣誉。1949年初,郑律成和夫人丁雪松决定回归中国,郑律成被调离人民军,转而成为中国音乐工作者,为新中国音乐事业贡献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后,郑律成和丁雪松一同回国,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晚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成员,他前往朝鲜,与刘白羽等合作创作出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歌曲,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和朝鲜人民的情感与革命军队的意志之中。
1976年,郑律成在深入全国各地寻找创作灵感后,因脑溢血去世,他的音乐生涯和对音乐的贡献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郑律成(1914—1976),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光州。后加入中国国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其作品耳熟能详,被广为传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