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在井冈山会师后如何逐步晋升并展现军事才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2

1927年,萧克参与南昌起义后转战湘南,任石农军独立营副营长。4月,他随军撤至井冈山,在资兴县龙溪洞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会师。井冈山会师后,萧克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担任29团3连连长。在黄坳战斗中,他以先锋身份指挥梭镖营,成功击败敌81团先遣营,赢得朱德的赞扬。5月,他在草市坳和永新战役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1营营长。在新七溪岭战役中,萧克坚决阻击敌军,指挥1营在泰山亭阵地坚守,多次击退进攻,朱德对其指挥给予肯定。


朱德指挥战斗时,萧克配合28团与32团合力,捣毁敌指挥部,全歼1团并击溃2团,取得重大胜利。毛泽东对萧克评价极高,提议他接任28团团长。回到部队后,他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屡立战功,担任红八军军长和红六军团军团长。尽管有两次“站错队”经历,但萧克仍被朱德领导参与多次关键战役。


197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萧克将军批评张国焘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个人崇拜。1990年,他发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并领导《炎黄春秋》杂志,倡导爱国主义和优秀文化,重视杂志的品质。然而,因政治因素,萧克的军衔评定受到影响,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他与贺龙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历史中曾有摩擦和纠葛。


在军事生涯中,萧克与贺龙有过分歧,如在战斗中的撤退决策导致贺龙部损失严重。尽管如此,萧克对红四方面军持有好感,但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复杂,部分源于任弼时的反对。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虽官高位显,但实际指挥权受限,战后仅获上将军衔。萧克淡泊名利,书法造诣深厚,以冯异自比,爱好文学创作,其作品如《南昌起义》和《浴血罗霄》备受赞誉,其中后者在困难时期仍坚持写作,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尽管小说《浴血罗霄》在路线斗争中受批判,但萧克将军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认可。他的作品独特,即使在未正式出版的情况下,也已通过油印形式流传。这位被誉为“军人学者”的人物,以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文学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扩展资料

萧克(1907.07.14—2008.10.24),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男,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红四军十二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