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世纪,那时这片土地属于早期的肃慎王国,这是东北最古老的文化,与满族的后续发展密切相关。肃慎文化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等民族有着深远的渊源。西汉初期,扶余国在今松原地区建立,成为东北的第一个地方农业制国家,其农业畜牧业发达,对北疆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经多次变迁,1992年7月,松原市在扶余市的基础上设立,撤销了扶余市,并改称为扶余区。1995年,扶余县制得以恢复,县政府迁至三岔河镇,开启了扶余历史的新篇章。松原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清朝时期,这里是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的管辖地,伯都讷城作为清初的重要军事重镇之一,见证着清初边疆的繁荣。
中华民国成立后,地区名称几经调整,最终在1914年定名为扶余县。1992年至1995年间,扶余区和扶余县经历了行政区划的多次变化,直至2003年,松原市下辖五个县区,以及多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人口总数达到279.4万人。2010年,松原市的“满族新城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遗产。
2013年,扶余县撤销后重新设立为市,成为吉林省直辖,松原市代管。这个地区的历史变迁,不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其在国家行政区划中的重要地位。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哈尔滨、长春、大庆三角地带,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南与长春、四平市为邻,西与白城市、内蒙古通辽市接壤,北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相望。辖宁江区,扶余、乾安、长岭三个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面积20159平方千米,人口290万。松原曾入选2009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排名第29位),2009中国东北十大魅力城市(排名第六)。2007年度评选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排名第19位)。与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一起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