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治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冬病夏治,简单来说就是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病变,在夏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一种体现。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最高时期,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体内气血畅通,人体腠理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在穴位上贴药、艾灸、针刺、或内服中药等更易疏通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来调整脏腑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最基本病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贴敷疗法、艾灸法、针刺、拔罐、推拿,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冬病夏治的最常见方法。将辛温中药材研为细末,与各种不同的介质(如姜汁、红糖)调制成糊或成丸状,敷贴在穴位的方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贴敷疗法能使药力直达病灶所发挥作用,还可以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贴敷疗法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艾灸法

艾灸法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相结合的纯天然的自然疗法。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本草纲目》中称“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通气血、温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能通过温热之气刺激穴位,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温补督脉,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铺灸又名长蛇灸,是冬病夏治中常用灸法,是在人体背部脊柱上铺以生姜等药物,通过燃烧艾绒刺激调节人体机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将灸法、穴位、药物效应综合,在背部督脉上可以灸全段或分段,覆盖范围广,火气足,有温通力强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患者低下的免疫力。

针刺、拔火罐

针刺、拔火罐常用于治疗冬季下肢发凉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背痛、肩痛等。可在局部穴位贴敷的同时,进行针刺、艾灸、拔火罐等,可以预防冬季老寒腿等的发作。

中药内服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中药内服可起到扶正补阳的功效。

中药内服适合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医生针对不同患者辨证论治。比如慢性咳喘患者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运用健脾补肾、化痰止咳方法。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各种关节痛、老年畏寒症等风寒风湿所致,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发育迟缓等。

6.慢性皮肤病:冻疮等。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1.贴敷的药物多为辛香走窜通络之物,贴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泡小,局部涂敷绿药膏、龙胆紫,以防皮肤感染即可。如果泡大,应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2.敷贴后尽量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过早脱落,影响疗效。去除药膏后,敷贴部位出现红、痒、微痛、短期内色素沉着、微微小水泡为正常反应,切勿用手搔抓,避免感染。

3.慎用辛燥之品。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液,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茴香、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易贪凉饮冷,大量进食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5.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6.是忌过量运动。过量运动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

(文/阮志忠 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 健康 科普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