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塑空间:未来空间设计面临的考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持续不断地发酵,大部分时候,人们的注意力依旧被那块屏幕吸引着。

      零售业经历了传统零售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过程,近两年,开始寻求一种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新零售模式;办公场所在近年来也由过去固定、单一的实体空间向不固定、多形式的办公环境转型,这些变化似乎意味着:实体开始复兴。

      然而,无论是数字技术代替了实体的部分功能,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实体复兴,都极大地刷新着我们对于实体世界的期望。

      在这样的趋势下,作为服务提供方,应该如何思考和应对呢?

      今天的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面对空间重塑的趋势,有哪些思考方向?

线上行为驱动线下行为

      留心观察各行业巨头,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投入大量资源做着同一件事:将线上消费人群引导至其线下实体店。

      他们在「如何驱动」上绞尽脑汁,最终落脚在「设计服务」上。

      NIKE在纽约的新旗舰店“创新之家”将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融合到了极致。

      在这里,顾客可以获得定制体验,就拿“鞋子”这项单品来说吧,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包括鞋面、鞋带、拉链及鞋舌标签等完整的鞋类配件,以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另外,顾客光临门店,可以随时用手机内的NIKE APP扫描任何商品的条码,查看颜色、尺寸等信息以及发送试穿或购买请求,同时,门店内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执行扫码付款的动作。

      早前,NIKE的纽约SOHO旗舰店内更是拥有室内篮球场、跑步机区域等空间,顾客可以在这些测试场地体验商品在实际使用时的感受。

      NIKE通过「设计服务」,使得线下购物与线上一样方面,致力于吸引习惯纯网购的顾客。

填补缝隙

      要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面对两者之间的缝隙,探索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新型技术合作成了企业间心照不宣地选择。

      盒马鲜生这个以吃为主题的体验店,从选购到结算,全程通过程序完成。

      它的无缝衔接更体现在: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以「盒马APP+物流配送+实体体验店」为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能否寻得新型技术合作用于解决数字与实体之间的缝隙,成为了能否借助这个拐点顺势而上的关键点之一。

空间与业务的链接

      除了零售业经历着变革外,在这场空间重塑的大战中,工作场所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办公地点几乎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用「两点一线」来吐槽办公室与家这两个空间之间尴尬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刚刚到来的那些年,如果孩子说:“以后在家就能工作”,受到传统思维浸淫的父母几乎都会认为孩子有「想偷懒」的苗头。

      如今,想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走在前面、走得更远,「高效」成了必备的技能,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来设计空间,将空间与业务有效地链接起来。

      美国办公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办公空间--Living Office(生活办公室)。在这个设计里,有满足「聚集」和「聊天」所需的「合作空间」、也有满足「创作」和「深思」所需的「独立空间」、甚至还有可供安静发呆的空间,这种空间成了高效工作的得力工具。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打造实体空间差异化体验

      让我们退回实体空间本身来看。

      如果你经常出差,那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辗转了几个城市的机场航站楼后,某一次,你站在某座航站楼里,突然忘了这是哪个城市,因为每个城市的航站楼,内部布局、装饰材料、指示牌等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

      同样的经历也会发生在酒店房间,一觉醒来,看着似曾相识的屋顶,环顾四周,看着大同小异的装修,一时忘了身在哪座城市。

      如果你经常去咖啡厅,那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用完手机或笔记本后抬起头的那一瞬间,突然忘了这是哪间咖啡厅,甚至,离开后都不知道这间咖啡厅的名字,因为每间咖啡厅装修元素几乎都一模一样。

      讲这些是想说明什么呢?

      对于实体空间本身来说,想要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又或者想要给顾客留下印象,就需要打造差异化的体验,将空间所能提供的资源与客户需求联系起来,以此为目的做空间设计。

举个例子。

      留心观察咖啡厅或是书店的消费区域,不难发现,去那里工作和讨论的人随处可见,作为资源与服务的提供方,基于客户的这种需求,在桌子、椅子、插座、光源等方面做优化调整,就能打造实体空间的差异化体验。

      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对这群基数不小的客户的需求视而不见,继续看着他们蹩脚地在笔记本上打字,继续让昏暗的灯光弄得他们头晕眼花。

      无论是互联网营销向新零售转变的探索,还是工作空间功能的改变,又或是打造实体差异化体验,它们都聚焦于同一个关键词--「相关度」。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对空间重塑的趋势,如何在「相关度」上做文章,是互联网时代下,服务提供方需要思考的方向。

一些题外话:

      如果你和我一样,暂时受困于一间固定的办公室,执行着暴雨淹路也不能违反的打卡制度,认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好像不能左右你所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你也许会觉得今天文章的内容与你的生活和工作离得太远。

      但不妨站在训练思维的角度,试试看能不能用批判性思维模式阅读这篇文章。

      又或者,站在获取信息的角度,看看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再不然,想象自己是服务提供方,如果经营一家咖啡店,如何运用文章中提出的思考方向,做空间设计。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今天文章的主题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我仍然决定写这篇文章。

      如果你身处的行业正好与今天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希望你运用批判性思维模式,去其糟粕,留下对你有帮助的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