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回顾:1月18日真题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7
3.国企人才流失严重,人事局要你做一个有关的调查,你怎么组织?

  分析:首先,认为这道题目既是一道活动组织题,同时也是一道热点时事题。因为近年来,“国企人才流失严重”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如何挽留国企人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政府管理者的面前。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国企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而题目中要求考生组织一次调查,就是了解原因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于调查而言,首先要明确在调查表中需要罗列的调查的内容:

  1、需要调查的国企有哪些

  2、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的人数、职称、学历等相关情况

  3、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过往在国企内部所获得的收入及相关的福利情况。

  4、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的具体去向及其离职后在新岗位上的相关待遇。

  (注通过对第四和第三点内容可以具体地了解人才流失的利益根源)

  另外从做调查的程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要做好相关的计划书,

  二、做好计划书后向领导汇报情况,得到领导同意后开始实施,

  三、制定相关的表格,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具体开展相关的调查。

  四、到被调查国企了解情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五、统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形成调查报告,交领导审阅。

  六、如领导同意,可以向外公布调查的结果。

  参考答案:如果人事局要我做一个有关“国企人才流失严重”的调查,我会这样组织:

  1、要针对该调查的相关情况,做调查项目的“立项”工作,形成关于该调查的计划书。

  2、将做好的计划书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得到上级主管领导同意后就可以开始实施。

  3、要确定好调查的相关内容。内容可以包括“需要调查的国企有哪些”、“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的人数、职称、学历等相关情况”、“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过往在国企内部所获得的收入及相关的福利情况”、“被调查国企所流失人才的具体去向及其离职后在新岗位上的相关待遇”等一系列内容。

  4、具体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按计划书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调查

  5、到被调查国企了解情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同时尽量通过人事档案等资料联系到“已流失的国企人才”,了解其离职的具体原因,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6、统计好所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和调查记录,最后形成调查报告,交主管领导审阅。

  7、如领导同意,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向外公布调查的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

  4.你给中层干部讲理论课,但是在课堂上突然有领导提出你的培训太过理论化,不符合实际。此时你将如何解决?

  分析:首先,请大家留意这里面的“身份问题”。我们首先看,作为答题者来说,其虚拟身份是“老师”,是“中层干部”的老师,是“向答题者提出其的培训太过理论化”的“领导”的“老师”。从这层身份上看,其实答题者的“虚拟身份”是要高于其他的“学生”的(不管其是否是领导),那么就不需要用以前答面试题时常用的“下级”对“上级”的语气来回应在上课时遇到的“领导质疑”。这是一个语气上的定位。当然作为“答题者”来说,如果能用“中庸的”语气和态度处理任何“质疑”无疑会更能得到面试考官的青睐。

  其次请大家一起来分析如何回应关于“培训太过理论化”的质疑。首先我们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给中层干部讲理论课”。既然是“讲理论课”,必然就是侧重于理论方面的讲解,这是客观方面的因素。而同时从主观方面看,作为答题者也应该适当地“反思”,毕竟理论课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可以穿插很多实例来辅助讲解。所以答题者应从两种可能性着手分析,一是如果作为“理论课老师”,在课上没有充分地运用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那么就需要改变教学方面的内容和授课的技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员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相关的理论。二是如果作为“理论课老师”,在课上已经充分地运用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然而由于“相关问题的实例实在太少”或由于“理论确实比较抽象”(即使配以实例作为辅助教学也无法很好地使学员理解),如果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因素,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教学方式,同时告诉学员“讲理论课”必然要涉及枯燥的理论,请其理解。

  参考答案:如果我给中层干部讲理论课时,在课堂上突然有领导提出我的培训太过理论化,不符合实际。此时我将这样解决:

  首先,我会告知领导,其实作为理论课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大量枯燥的理论,但请理解:一方面理论虽然“枯燥”,但是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来说,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由于人的认识总是存在局限性,老师也不例外,在老师的讲课中必然存在许多不足,请其理解,并欢迎学员提出任何意见。

  二是我会反思在我的教学中是否存在“培训太过理论化”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差”的情况。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我在课上没有充分地运用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那么就需要改变教学方面的内容和授课的技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员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相关的理论。二是如果我在课上已经充分地运用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然而由于“相关问题的实例实在太少”或由于“理论确实比较抽象”(即使配以实例作为辅助教学也无法很好地使学员理解),如果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因素,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会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和教学方式,同时告诉学员“讲理论课”必然要涉及枯燥的理论,请其理解。

  5.假如你是刚来的新人,你知道一种办公软件比现在单位用的先进,你会怎么办?

  分析:首先,请大家留意这道题目里面的“虚拟身份”——“刚来的新人”,无论从传统的角度还是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单位里面“刚来的新人”,实际上应该是奉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原则会比较合适,不适宜在刚来的时候就对单位的事务“指手画脚”。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本道题目的难点所在。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单位工作人员,发现单位存在“不足”应该要负起“告知”和“纠正”的义务,但“刚来的新人”如果一开始就这样做,很容易会让人有“误解”,觉得你这个“新人”“心太大”,不“安分”于自己的工作。而这种误解有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在“单位”的“人际关系”或“人缘”。

  那么如何处理这一“两难”的选择呢?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时机的把握上着手,应该在到单位后一段时间,具体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再形成有根据的书面文件后,再提出自己这方面的意见。这样一来,首先时间上有了一个“缓冲”,使同事们对“新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充分了解后再发表意见,至少让同事们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做事情的人”,而不是借一些机会去“表现自己”的人。二是从反馈意见的方式和对象上去多做考虑。反馈意见的方式宜采用较平和的语气,以一种寻求意见的方式去反馈自己的意见,而不是以一种“指导别人如何做”的态度和语气去表达和反馈。对于反馈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直接上级主管,汇报情况后按领导的指示去办会更加地稳妥一些。

  参考答案:假如我是刚来的新人,我知道一种办公软件比现在单位用的先进,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我认为做为一个新人,不适宜在刚到单位时就对单位的事务提过多的意见,毕竟我到单位的时间还短,还不熟悉情况。我会先了解关于单位的一些情况后,再找机会向领导汇报我的意见。

  其次,我会对单位的办公软件方面的情况做详细的调查,了解足够的信息和资料,然后根据了解的信息和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后,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向领导汇报。

  再次,我会只向自己的直接上级主管汇报,我认为在行政工作中不适宜“越级汇报”,如确实需要向上级的领导汇报,我会请我的直接上级主管将我的书面报告转交上级领导审阅。最后关于这件事情的最终方案,我会尊重并执行上级领导的决议和决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