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玄言诗 以及 宫体诗 的名词解释 2 西晋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名词解释要准确些的
最好是与辞海上的解释差不多
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问题答案啊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玄言诗
产生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钟嵘《诗品》:“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玄学始兴曹魏正始年间,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主张“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而后阮籍、稽康继起,为文为诗皆“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减否人物。”西晋初主要玄学家有向秀、郭象。向秀作《庄子注》,“发明奇趣,振起玄风。”魏晋玄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玄学思想侵入文学领域,出现了盛行一时的“理过其词,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询并称“孙许”。南朝钟嵘《诗品·下》:“世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玄言诗曾经盛极一时,但多被淘汰。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人。早年有隐居之志,曾作《遂初赋》以明志。初为著作佐郎,袭封长乐侯。后为征西将军庚亮参军、太学博士、尚书郎,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诗以老、庄思想为指归,枯淡寡味,无形象感。今存《答许询》、《赠谢安》、《兰亭》等诗。少数诗篇比较清新淡泊,有一定真情实感。如《秋月》中“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叶悲先落,攀松羡后凋。”颇流杨生动。孙绰赋亦着称于时。名作有《游天台山赋并序》。有“赤城浮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之句,极清新流丽。据说孙绰作此文摄自负。“孙兴公作《天台山赋》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声。”(《晋书·孙绰传》)散文有《丞相王导碑》、《太宰郄鉴碑》、《太尉庚亮碑》、《司空庚冰碑》等。今有明人辑《孙廷尉集》传世。许询,字玄度,生卒不详。高阳(今属河北)人。儿时聪慧,人称神童,及长,风情简素,有才藻。曾召为司徒掾属,不就。曾与王羲之遍游会稽名山,参加过兰亭集会。五旨诗声誉颇大。筒文帝曾称其诗“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世说新语·文学篇·引》)今仅存《竹扇诗》一首及《白尘尾铭》等文。但许诗实际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淡乎寡味”,艺术成就不高。

什么是“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宫体”之名,最早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另据《梁书徐传》记载,宫体诗是徐开创的一种诗体。徐在萧纲封晋安王时,就跟他做侍读,一直到萧纲封太子时。这种诗体影响到太子宫的学士,萧纲学它,庾信、徐陵等学士也学它,因流行于太子宫,所以称为宫体诗。

宫体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廷的诗,宫廷文艺一般指雅正之音,但“宫体诗”则大多来源于“民间”的南朝乐府, 所谓“吐言止于轻薄,赋咏不出《桑中》”。然则萧梁皇族缘何对民间文艺感兴趣呢?原来南朝开国君臣大多是以军功起家的将领,文化不高,品味庸俗,时世的动荡与身份的大起大落,使得

他们对人生无常的感受甚于常人,因而及时行乐的想法异常强烈,对奢靡与女色的贪求往往以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宫体诗的产生,又与南朝民间文化相关。南朝商业至齐梁时十分繁盛,都市里大量出现的秦楼楚馆和商贩娼妓,构成了南朝文化特有的商业气氛。本来就素质不高的齐梁统治集团,对此一拍即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艺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非像现在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统治者一贯轻视民间文艺。

其实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有萌芽。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可归入此类。

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实际上被称为宫体诗人的萧纲、萧绎等人,也写过不少清丽可读的诗作,

从诗歌发展史上看,宫体诗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隋及唐初的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趋格律化。据有的学者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数量尤多。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它用典多、辞藻艳丽的特点,对后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唐代的李贺和李商隐的诗,显然曾吸取过宫体诗的某些手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22
玄言诗
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间大量敷陈玄学义理,以致造成其内容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与这类作品相伴随着的那股创作潮流,是东晋玄谈引发出来的消极结果,纵尝一度笼罩诗坛,然又明显带有后续力不足之征候,反映了当时士流力图将玄理简单地移植到诗歌里面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玄言诗着重表现玄理,题材偏狭专门,但并非绝不旁及其它方面的内容。它们时而兼包某些自然景物描摹,于中宣泄诗人的遗世情思,因此被个别研究者认为是山水田园诗发生、形成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逻辑环节”。
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宫体”之名,最早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另据《梁书徐传》记载,宫体诗是徐开创的一种诗体。徐在萧纲封晋安王时,就跟他做侍读,一直到萧纲封太子时。这种诗体影响到太子宫的学士,萧纲学它,庾信、徐陵等学士也学它,因流行于太子宫,所以称为宫体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