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建言地铁站应多建PR停车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4
本周六,30名优秀建言人将来到新闻大厦二层会议室参与第三场市民建言会,围绕“如何让百姓出行更加快速便捷”这一主题建言献策。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还将到会面对面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自“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活动进入专题建言第三主题后,不少热心的市民都通过首都之窗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短信、热线、信件、传真等各种方式,围绕“如何让百姓出行更加快速便捷”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截至今天上午,已经有1830位市民,提出了2336条意见和建议。
【建言1】 四环外地铁周边多建P+R停车场
家住丰台区卢沟桥却在朝阳区劲松上班的何晖,每天都要在上班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因为地铁比较快捷,他就经常开车至八宝山地铁站然后换乘地铁去上班。八宝山地铁站附近有几条划了停车位的道路,如严正街等原本停车是免费的,有大约100个路边停车泊位。可从去年年底开始,那些泊位也要收取每小时两元的停车费用。无奈,他只能将车停到更远的地方去。
可能很多像何晖这样的北京市民都会碰到同样的难题:上班或出去办个事,开车吧,不仅怕交通拥堵,还得担心没地方停车;坐地铁,下车后离目的地总有一段不远不近的路程。这“最后一公里”成了许多北京市民的长期困惑。何晖坦言自己偶尔也会打黑车出行。他曾在与黑车司机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司机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车是几万元购置的。他还发现,除去成本,这些黑车司机的收入其实并不高。
何晖认为现在黑车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黑车有市场需求。他建议推广类似旅游观光的电瓶车作为摆渡车服务。引导黑摩的等违法车辆司机成为正规的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在方便群众的同时,把非法运营转化为合法交通工具的运营。譬如治水,“堵”不如“疏”。整治不是解决的方法,引导才是。
另外,何晖通过观察还发现,八宝山地铁西北角原环球嘉年华附近有大片的空地可用来建设P+R停车场,能规划出大约280个泊位。而全北京目前只有三个P+R这样的停车场,还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因此,建议在四环外的地铁站多建立P+R停车场,方便市民转乘地铁进城上班,这样既低碳环保,又可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至于费用,何晖认为可以参考巴沟地铁站附近的P+R停车场,停车市民使用公交一卡通即可完成收费和地铁换乘。而且应该有一些价格优惠,收费相对便宜一些。
【建言2】 载人电瓶车连通“最后1公里”
对于如何连通“最后1公里”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在读博士刘志峰则认为,北京其实可以大力发展载人为10至15人的旅游电瓶车,不仅速度快,而且环保。政府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对电瓶车进行统一管理,收费不超过2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从小区至地铁站、公交站、交通枢纽站之间“最后1公里”的居民出行问题,而且不规范的黑车也自然会少些。
刘志峰建议公交站要尽量靠近地铁,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征集公交站雨篷、排队等设施的设计,在公交站点设置电子显示屏,及时向乘客通告下趟车到站时间等,全面提升全市公交站点的设施水平。同时,还应该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建议将现在的公交车改造成机场停机坪摆渡大巴形式,平坦且载人量大,上下车又便捷。另外还应该打造好车厢文化,以轻音乐取代聒噪的广告。
截至6月,北京市机动车总量已达436.4万辆,比五年前翻了一番。GDP增加了,但交通拥堵也进一步加剧了。刘志峰建议以“百万自行车”取代“百万机动车”,倡导和开展“百万市民骑自行车”活动,以有效缓解交通,减少污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