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招财猫案虽判决但仍对公安局执法感到不解和困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杭州招财猫诈骗案的判决结果与执法疑惑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23年4月13日的刑事判决书中(2022)浙01刑初9号,对招财猫理财的三名主要涉案人员做出了严厉的裁决:



    招财猫实控人袁春峰,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彰显了法律对非法集资的严惩力度。
    CEO鲁宗麒则因同样罪名,获刑11年并处罚金80万元,揭示了对犯罪高层的不容姑息。
    副总经理兼技术负责人肖伟东被判非法汲取公共存款罪,有期徒刑6年,同时罚款30万元,显示出对相关职务犯罪的严厉打击。

尽管判决已经落下,但围绕杭州招财猫案的执法过程,公众仍存在一系列疑问。首先,为何其他地区公安机关在处理P2P问题时,通报内容详尽而透明,而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在案件通报上显得较为模糊?例如,关于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程序,其他地方明确无误,而招财猫案中,嫌疑人被传唤后不久就违规取保候审,这引发了公众对执法公正性的质疑。


其次,专案回款账户信息公开问题上,深圳警方的通报详尽包括账号和开户银行,而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在这一关键信息上却显得避而不谈,甚至暗示私下联系他们才能获取。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不解其背后的意图。


再者,司法鉴定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透明度,深圳公安通报中详尽展示,而招财猫案的相关通报中却几乎不见踪影。这是否意味着司法程序中存在疏漏,或是有意为之,以掩饰某些事实?


最后,令人费解的是,对于这个诈骗团伙,为何能反复取保候审,且在通报中对取保候审的事实几乎只字不提,只提到过一次“刑事强制措施”,这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相符?这些问题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困惑。


这些问题的悬而未决,不仅引发了对司法公正的担忧,也对公安机关的执法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相关部门能给出更详尽的解释,以回应公众的质疑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