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吴周涛先生,北京现代30万销量计划泡汤,又要新挑战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4

前言:临近3·15,不少用户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正在被媒体逐一关注到,2022年我们的“你好”系列内容反响强烈,解决了不少用户的用车痛点,2024年我们将会继续为用户发言,守住汽车行业净土,我们一直在行动。

一个身在中国的品牌,发布全年业绩总结的时候却绝口不提中国市场的销量,这是为何?

今年2月22日,北京现代在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现代汽车集团2023年全年业绩的信息。

信息显示,2023年全年,现代汽车的全球销量有421.6万余台,同比增幅达到了7%;现代汽车集团2023年全球销量则超过了730万台,再次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销量可观的同时,现代汽车集团在2023年的总营收和营业利润表现也同样很优秀。

放眼全球市场,现代汽车以及现代汽车集团都是毋庸置疑的头部“玩家”。但这篇品牌官方发布的文章,奇怪就奇怪在,只提现代汽车和现代汽车集团的销量,却不提北京现代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

究竟是现代汽车不重视中国市场?还是因为北京现代的销量过于孱弱,食言而肥,公布出来有损“颜面”?

去年上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谈到对北京现代的期许:

“对现代汽车来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他们不可能放弃;对北汽来说,北京现代一年最少贡献30万辆新车销量……”

30万这一“保底线”,吴周涛不止一次提及,采访中他还表示,北京现代内外体系都在,1100万辆客户基盘也在,只要重新梳理、调整策略,北京现代的年销量不可能是30万辆的水平。

2023年已过,请问吴周涛先生,可曾记得当初夸下的“海口”?

跑赢了?跑输了

在这篇关于现代汽车2023年佳绩的官方文章中,北京现代不提北京现代2023年的销量,并不是因为数据没有统计完毕。

早在今年1月4日,北京现代就公布了2023年的全年销量。累计25.7万台,同比增幅为2.8%。放在当下这个合资艰难的时代,北京现代作为韩系合资能够不跌反增,确实值得肯定。

然而,肯定从不意味着盲目地吹捧。之于北京现代,我们更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公布2023年销量的同时,北京现代用了“跑赢大盘 不负期待”这一形容。而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即乘联会发布的官方数据,去年全年,广义乘用车零售量相较于2022年同比增幅为5.4%,狭义乘用车零售量相较2022年同比增幅则为5.7%。

无论是5.4%还是5.7%,均比北京现代2.8%的同比增幅要高。请问吴周涛先生,“跑赢大盘”的说法,从何而来?

其次,同比增长虽值得肯定,但北京现代的绝对销量,某种意义上也算不得“跑赢大盘”。

作为一个入华20余年的合资车企,北京现代真正需要对标的对象不是至今仍在“卖一台亏一台”的部分新势力们,因为20级大佬勇闯新手村,即便是赢,也赢得不够体面。观者若是仁慈一些的话,北京现代也可以不与自主品牌对比,因为地位早已反转、形势也以逆转。

北京现代真正需要对标的对手,是身份相同的合资品牌们。

并不是所有合资品牌都已沦为边缘品牌。事实上,尽管去年处境尤为艰难、竞争尤为激烈,仍有合资品牌固守在百万阵营内。有的合资品牌即便肉眼可见退步,年销量也能够维持在60万台及格线以上。

念及此,北京现代真的“跑赢大盘”了吗?真的没有辜负高管们的期待吗?

2023年,是现代汽车进入中国的第21个年头。这21年间,北京现代和中国消费者也曾有过“蜜月期”。

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全年拿下了约103万台的销量。2014年,北京现代累计销量增长至112万台,2015年虽跌落至106.2万台,但其后的2016年又达到新的高峰,全年拿下了114.2万台的销量。

可这一大好的形势在2016年急转直下,仅一年的时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就从114.2万台跌落至2017年的78.5万台。2019年开始,北京现代更是以不可遏制之势走“下坡路”,一路“跌跌撞撞”,到了2022年、2023年年销不过25万台左右的境地。

1200万下线代表的成就固然可贵,但接二连三年销不足30万台的“食言而肥”,更令人瞩目、令人惋惜。

任凭观者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吴周涛先生当初是出于怎样的原因,竞笃定对于北京现代来说年销30万台不过是“小菜一碟”。

强扭的瓜不甜,硬扣的“锅”,甩不掉

2002年,现任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的吴周涛就加入了北京现代。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现代的成立时间,也是2002年。这也就意味着,吴周涛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现代体系内的领导者。

我们常说“知子莫若父”,同样的,多年的经验也让吴周涛无比熟悉北京现代。2022年6月,吴周涛被从北汽股份调回北京现代,正式开始担任常任副总经理一职,此前更是有着“史上最懂营销的高管”的赞誉。

可营销从来只是品牌发展的一个层面,懂营销、懂北京现代,并不等同于能“救得了”北京现代。

2022年2月份,也就是吴周涛任职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前,韩国现代汽车公布了30.6万台的中国市场年度销量目标。据悉,吴周涛其后对这一目标进行了“任务分配”——伊兰特年销12万台、途胜L7万台,余下10万台分配被剩余产品。

即使担任常任副总经理后北京现代在营销层面进行了许多“大动作”,但2022年全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仍然跌到了30万以下。2023年也没有本质上的起色。

至于细分目标,根据某汽车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去年全年,伊兰特累计销量108673台,途胜L累计卖出了53000台。落空的不仅是整体销量目标,还有吴周涛定下的细分目标。

此外,吴周涛在任期间,2023年6月份,北京现代的中国工厂关闭了一架、出售了两家。根据现代汽车CEO张在勋的说法,北京现代被削减的不止是产能,还有产品线。

现代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确很出色,但这和吴周涛带领的北京现代有什么关系?

现代汽车全球第三,和吴周涛带领下、多次完不成目标、始终无法兑现“诺言”的北京现代,有和干系?

根据媒体报道,在第1200万台新车下线仪式上,吴周涛表示北京现代的首要任务是立足燃油车市场稳住基本盘,然后结合中韩股东双方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积累,从2024年开始全面开发新能源产品。吴周涛还表示,未来三年北京现代将开发6款以上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产品。

2024年才着手全面开发新能源产品,这一行动和及时迅速毫不沾边,和拖沓滞后倒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写在最后

计划很激进,行动很保守,是北京现代近些年的突出特征。

此前北京现代还做出2025年重回年销50万规模的目标,燃油车全面混动化,目标是产销达30万台;纯电车则要实现20万台产销。吴周涛也曾定下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北京现代的销量规模重新做到50万台的目标。

请问吴周涛先生,这一目标是怎么做出的?2023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年销量都达不到30万台的北京现代,真的能在两年后的2025年,同时完成:年销50万、燃油车全面混动化、纯电车年销20万台、全面开发新能源产品,这几大项单拎出来对北京现代来说都极为艰巨的任务吗?

计划多次泡汤的北京现代和目标多次没有兑现的吴周涛先生,是不是该清醒谨慎一些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趣车坊,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