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顾荣施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1. 文言文阅读

小题1:(1)停止 (2)通“座”,座位 (3)遇到 (4)是

小题1: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

小题1: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平等待人,不因对方是仆人而轻视他,顾荣更能为别人着想,施肉给端烤肉仆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或受炙人知恩图报,在顾荣危急之时相助保护,他真正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行为让人称颂。(必须答出人物的品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文章的两个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2. 顾荣施炙阅读答案

原文 顾荣居洛阳,尝应(14)人请①。

觉②行炙人③有欲炙之色④,因⑤辍己⑥贻焉⑦。同坐嗤(chī)⑧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⑨,每⑩经(11)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顾荣异之,问其所以(13),乃受炙人也。

编辑本段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肉的仆人的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

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他吃。同席的人都讥笑他。

说:“他是仆人,怎么给他(肉)吃?”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遇到战乱,顾荣渡过长江南下,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他身边(或周围)帮助他。顾荣对此感到奇怪,后来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年)接受他烤肉的人。

编辑本段注释 1.顾荣: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江南士族领袖官至散骑常侍。2.应人请:赴宴。

3.觉:发觉4.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炙:烤肉。

5.色:神色。6.因:连词,于是。

7.辍己:让出自己的一份。辍:停止,放下。

己:自己。8.贻:给焉,兼词“于之”。

9.嗤:嘲讽,讥讽。10.遭乱渡江: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异族纷纷起义,建立政权,西晋官民渡过长江,史称东晋。

11.每:每次。12经:遭遇。

13.左右:帮助。15.所以:原因。

16.尝:曾经。17.已:后来。

18.坐:同"座",座位。19.乃:于是。

20.常:经常。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顾荣((?~312)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

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孙。弱冠仕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

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怀帝永嘉元年为司马睿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皆与荣议。

永嘉六年卒于官,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元,有《顾荣集》已佚。编辑本段思想 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编辑本段俗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乐于助人,也要有恩必报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焉。

文言虚词,既可以作兼词,也可以作疑问词语气词等用。上文“辍己之炙而施焉”中的“焉”,译为“于之”(“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之”指代端烤肉的仆人);“焉施之”中的“焉”,则相当于“为什么”。

3. 顾荣施炙阅读答案

顾荣①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③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尝应人请 尝:曾经 B. 因辍己施焉 施:给予

C. 同坐嗤之 嗤:讥笑 D. 常有一人左右己 左右:身边的人

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案: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

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

4. 文言文《顾荣施灸》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邀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 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

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后来战乱四起,顾荣渡长江南流,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启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餐之惠,恩年不忘,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作为士大夫,能顾及一个烤肉的仆人的感受,在那种环境下确是难能可贵的。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有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会得到回报,当然,不要抱着这种想法去做好事。

5. 顾荣施炙的阅读题答案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尝应人请 尝:曾经 B. 因辍己施焉 施:给予

C. 同坐嗤之 嗤:讥笑 D. 常有一人左右己 左右:身边的人

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案: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

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

6. 《顾荣施炙》的全文翻译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

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原文: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扩展资料

《顾荣施炙》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或许就会得到回报。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裕之子,

顾荣弱冠时即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亡后,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洛阳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被辟为王侯僚属。其后,惠帝征其为散骑常侍,后为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去世,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改称晋王,追封公爵。《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已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