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环城小学的研究纪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7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雅莉
探索中前进奋起中发展——环县环城小学校本课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纪实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在近百年的建设发展中,环县环城小学已成为庆阳市、县课改示范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女92人),学生3681名,分设48个教学班。
自2004年以来,环县环城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精神,因地制宜,挖掘开发一切有利教学资源,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中以人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学校社区相结合,努力做到“四个”突出,力争实现“四个”转变。
1.突出服务性。环县环城小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按照“张扬学生个性,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地方特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的原则,将校本课程分为学校特色课程(必修课程)、学科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服务了教学和学生。
2.突出地方性。环县地处西北地区东部,气候干燥、自然条件艰苦,但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丰富的物产。为此,环县环城小学制定了《校本教材读本》,开设了每周1课时的学校特色课程。教材包括家乡史、校史、皮影、校本教研四部分,以“我爱学校、我爱家乡、我们家乡的土特产、环县人的自豪——环县名人、环县画廊、环县皮影”为主要内容。
3.突出个性。多元智力理论,告诉人们每个学生存在差异性,而且都有其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环县环城小学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共开设了15类40多个选修课程,如:编织课、象棋课、剪纸课、手工制作、口语交际课、乒乓球课等等,并统一安排活动地点,活动时间。
4.突出体验性。为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学校立足实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了以法律、安全、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法理体验教育;以古诗文诵读为主体的读书活动;以数学生活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环城小学在努力做到“四个”突出的同时,逐步实现了“四个”转变。
1.转变封闭式教学,树立大教育观念。使教师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师生的文明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在感悟中塑造人格”。
2.转变由单一教“国家教材”到“国家、地方、校本”教材相结合。教师超越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环县环城小学教师积极按照这一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学情,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涵,创新整合教材。
3.转变以“章”为本,扩大管理参与范围。环县环城小学着力构建了社会-政府-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管理思路,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立足实际,进行广泛研讨,寻求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对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
4.转变以“分”为本,改进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多年来是制约课改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新课改实施以来,环城小学将评价内容由学习成绩转为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方式由定量评价到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由教师一元到师生多元,评价时间由静态的结果评价到动态的过程评价。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全面推动了学校工作。
1.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师、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视野更加宽阔,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大课堂,学校的现有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有效利用,教师课程资源的再开发能力大大加强。
2.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走大德育之路,谋大课堂之略,形成学科教学与活动课教学、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全员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框架,打破了传统教育以“学校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程资源的开发激发了全体教师科研意识,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深化了学科教学改革,学校名师群体初步形成,各级教育教学能手不断涌现,有40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县举办的优质课竞赛、并有8人代表庆阳市参加省级以上优质课评选, 7项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