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主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美术的理念: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扩展资料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每个门类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再分成若干小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油画,吹画、插图等。

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

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3

美术:艺术门类之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每个门类又可以根据表现的题材和使用的题材,再分成若干小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油画,吹画、插图等。

扩展资料:

美术的来源: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

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美术”这个词是由“美”和“术”两个字组成的。“美”这个字是“好、高兴、赞美”的意思。而“术”呢?它在字典里被解释为“技艺和方法”。如果把对“美”和“术”两个字的解释联系起来看,美术的意思就是:好的、高兴的、赞美式的技艺和方法。这似乎同大家所认为的美术的意思不大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美术”这个叫法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有人说“术美”,大家一定会说这个人说错了,觉得这个说法十分可笑。其实,美术真正的含意正应该反过来理解,也就是当做“术美”来理解。解释为“用一定的技艺和方法来表达、传达美好人使人快乐的内容”。 当然,美术作品不一定就是非常华丽、非常漂亮的,因为美和漂亮并不能划等号。但是,即使一件不很漂亮,甚至有些“丑”或就是表现丑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创作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大家欣赏丑恶,而是要通过这样的创作让人们更好地分清美和丑,更加珍惜美好的东西。所以说,美术就是用真实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想象表现出来。这个表现的过程就叫做美术创作。通过美术创作来完成的作品,就是美术作品。那么,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的人就称为美术家了。 美术和我们大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人都有一颗爱美的心,而且人人也都可以进和美术创作。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去欣赏美术家们创作的美术作品。美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的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对美的看法。作为美术家,他们的责任就是从普通人没有发现或者视而不见的地方去寻找美,发现美,然后借助他们专门学习的技能、技巧,把这些形象地表达出来供人们欣赏。 美术家们表达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美术大家庭中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书法等等许多成员。 为什么说并不一定要成为美术家才学习美术几乎全世界的少年儿童都喜欢美术活动。你不信吗?这就看是怎样来解释美术活动了。只把绘画和工艺制作、书法、摄影算做美术活动,那是不恰当的。其实,美术活动除了画面、制作、写字、拍照外,还有很多内容。比如,选一身漂亮又合体的服装,把我们的环境布置得舒适、美丽,你对同学的衣貌举止品头论足等等,都是美术活动的一部分。 我们说所有少年儿童都喜欢美术活动,并不等于说,每个少年儿童都能很好地参与美术活动。如果一个人的美术水平很低,或者根本就没有学过美术,你想选一套合适美观的服装,想把自己居住的房间布置得非常高雅,这可能吗?他搞不清楚什么颜色同什么颜色搭配才协调,什么样的房间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布置才合适,什么样的身材穿什么样的服装才可身。 一般来讲,少年儿童学习美术,主要是指学习绘画和小工艺制作。如果你学习了一些绘画的知识和技巧,学习了如何进行小工艺制作,这对你参与其他内容的美术活动,一定会大有帮助。 学习绘画,你总要画得好看。学习小工艺制作,你一定想剪贴得美观。不会有人是为了画得难看才学画的,也一定不会有人是为了胡拼乱造才学工艺制作的。要画好画,就得学学怎样把各种各样的形象画好,把各种各样的颜色调好。要做好小制作,当然也要用合适的材料做出合适的东西,你非要用暗淡的纸剪贴欢乐的节日景象,效果会好吗? 前面说这么多话,同咱们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既然少年儿童差不多个个都喜欢美术活动,而要搞好美术活动,没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就不行,那么,学到一些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当然对搞好美术活动有帮助了。既然如此,喜欢学术活动的少年儿童,为什么非想做美术家才去学习美术呢? 为什么说美术不光是指绘画人们提到“美术”时,常常把它看成是图画、绘画或画画的同义词,所以很多同学认为美术课就是图画课。其实,美术是一个非常大的大家庭,绘画只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美术大家庭里,绘画排在第一位,因为画画的方法有许多种,也正是如此,人们才常闹误会,把绘画同美术划了等号。跟在绘画之后的是雕塑,也有许多的品种。它与绘画最大的区别是:绘画是在平面上创作,而雕塑是立体的。除此之外,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和书法也是美术大家庭的成员,它们与绘画和雕塑不大相同的是:它们小家庭中的一些成员并不属于美术大家庭。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美术看成爷爷的话,那么,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书法就都是它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又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像绘画中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等。工艺美术有服装设计、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书的美术设计等等,这些就可以看成是美术的孙子。在这些孙子之中,属于绘画和雕塑两家的全国爷爷住在一起。而其他几家的孙子或多或少有一些住在了另外的地方。 美术的孙子们是否能同爷爷住在一起,就要看它是否符合“用真实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自己所见的、所听的、所知的、所想的、所理解的美好的事物和美术的想象表现出来”这条家规。如果美术家在美术创作时遵守了这条家规,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可以在美术大家庭中落户。如果不是或不完全是这样,那这件作品就只有另立门户了。例如,一座并不讲究外观,只是为了居住的房屋;一封用笔写的,只是为了说明某种事情的信件;一张单纯是为了保留形象的照片,都是排除在美术大家庭之外的。 虽说有个家规来限制美术大家庭的成员,但是,也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一件穿着暖和又美观的大衣,一本含有丰富的知识又很漂亮别致的图书,它们既有符合美术的家规,又有实用的特点,你说它属于那一类呢?正因为如此,人们又把美术家庭分成了欣赏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你们看,美术这个家庭够大的了吧?所以,不应该把美术同绘画划等号,不能以为美术课就是图画课。 为什么美术又叫造型艺术同学们已知道了,美术大家庭包括了很多成员,而一件美术作品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建筑、摄影,它都必须用一定的材料来创造。什么都没有,只在大脑里想,即使想得再高明,也不会有半件美术作品创作出来。比如,绘画需要用各种各样的颜料在纸、布、板子或墙壁上面来创作;雕塑要用石头、泥、金属、木头等创作。美术家用这些形形色色的材料来创作美术作品,不是正应了造型艺术中的“造”字了吗? 而“型”呢?字典里这样解释的:型———样式,也就是一定的样子,一定的形式。大家想想看,那一件美术没有一定的样子,一定的形式呢?如果有一件美术作品没有样子,也没有形式,那我们欣赏什么呢?有一个画家自称画了一幅绝妙的绘画作品,作品的名字叫做《牛吃草》。很多人闻讯而来,争着想看这幅杰作。可是人们看见的只是一张白白的画纸。这下子,人们感到奇怪了。“这张白纸怎么能是杰作呢?牛和草在画儿的什么地方呢?”人们想问问画家,又怕画家看不起自己,说自己不懂美术,就只好默不作声地看着这张画。还是一个小孩胆子大,他大声问画家:“先生!您画儿上的草呢?”画家回答说:“让牛给吃啦!”“那牛呢?”“哈,牛又不是傻瓜,它吃完草还不走啊!” 上面讲的是个笑话,但是,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件美术作品既没样子也没有一定的形式,人们是无法欣赏的。一段音乐,我们可以用耳朵听来欣赏,它可以没有一定的样式,而美术作品不行。所以,美术又可以称为造型艺术。 为什么美术属于视赏艺术“视赏”这个词很容易理解,凡是能用眼睛欣赏的艺术都可以算做视赏艺术的一种。而美术呢?用眼睛去看更是它的特点了。 一幅画,或一件雕塑、一座建筑、当美术家用一定的材料,用一定的造型把它创作出来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了。人们可以直接用眼睛看,也就是视赏它的美。这和欣赏一篇文学作品不同。我们要了解一篇文章,可以用眼睛来阅读它,也可以用耳朵听别人来读它。但不管是用眼睛还是用耳朵,都无法直接欣赏文章所描写的内容。我们必须通过文章所使用的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如果一篇文章所使用的文字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或者它描写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没见过,那就很难欣赏其中的美了。 比如,有一幅画苹果的画,只要画家具备了一定的技巧,就可以把苹果的漂亮的形状,美丽的色彩,它被放在了什么地方,它周围有些什么东西……画得清清楚楚。看它的人,不论是否知道这是苹果,眼前都同样呈现着一幅生动的、具体的、一目了然的画面。可是,一篇描写苹果的文章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即使写文章的人使用再多的词句,尽可能细地描写,每一个读它的人也不会直接欣赏到同画一样生动具体的形象。所以说,直观和具体是美术的一大特点。而美术能做到直观和具体,正是因为它可以让人们用视觉直接来欣赏。 为什么说美并不等于漂亮美术,自然应该同“美”有关系。但美并不一定就是漂亮。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有一个小姑娘,她长得很漂亮,穿的服装也非常漂亮,按理说,可以称得上美了吧。可是,她“啪”一声随口就把痰吐在了大街上;在坐车的时候,明明看见抱小孩的站在旁边,却把头一侧,装做没看见。你说,她能算美吗?你一定会说,她心灵不美,行为也不美。但是,她的长相没有改变,她穿的服装也没有换,我们说她漂亮还是没有错的吧? 再比如画一张画,可以说“我要画一张很漂亮的画”;也可以说“我要画一张很美的画”。别看这两句话差不多,意思可不完全一样。“画一张很漂亮的画”是指这张画表面画得很漂亮,像美丽的风景,漂亮的影视明星,好看的小动物,艳丽的色彩等等,都可称得上漂亮。如果你想要“画一张很美的画”,只是做到这些就不行了。你还应该把所画内容的美的含义画出来,让欣赏的人能与你有同感,也能体会到美的含义。只有这样,才算画了一张很美的画。而这张画可以画得很漂亮,也可以画得不很“漂亮”。有一个画家画过一张名叫《父亲》的油画。这张画大约有两米高,画面上主要画了一个农民老伯伯的头像,他在太阳的照射下流着汗,手里端着一碗水。画家费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只画了一个并不漂亮的头像呢?他正是想通过农民伯伯那张并不漂亮的,布满皱纹的,流着汗水的脸,那双粗糙的大手,来抒发对养育了我们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种美,只靠表面的沭审表达不出来的。 我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千万不要认为不漂亮就是不美,一定要用心体会一下,看看它在不漂亮的表面背后,是不是还包含着美术家对真正的美的体现。外表的漂亮用眼睛看就行了,而内在美必须用真挚的感情才能体会。你越能够从表面上似乎不漂亮的甚至有些丑的美术作品中体会出美,你欣赏美术作品的水平就越高,你也就越想从更多的方面了解美,认识美,拥有美。 为什么说与学习音乐相比,学习美术更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这个题目乍一看会使人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是在抬高美术的作用,贬低音乐的价值。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学习美术与学习音乐各自所需的条件。 从美术学习的条件来看,首先,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很好的表达形式。儿童所画的东西,是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认识到的。通常又把画画称之为眼、手、脑综合协调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开发尤其有利。 儿童在低龄阶段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把它当作一种游戏,特别是对还可以与自己的联想联系在一起。比如对火车感受深的儿童,尽管他们还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形”,但他们却能把自己认识到的长长的车厢,好多的轮子,还有火车上不断冒出的白烟全画下来。有的一边说,一边画,一边画,一边说,去表现他们对火车的感受。画到高兴的时候,还会用成人常讲的“涂鸦”状,用飞快转动的线条,把一列列本不规则的“火车”又给乱盖上了。 儿童就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描绘活动中,既锻炼了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这些构成儿童心智发展必需的智力因素,的确与美术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所以说,学习美术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智力发展需要。 难道少年儿童就不需要音乐的学习与熏陶了吗?不是的,少年儿童同样需要音乐伴随其成长。你看哪个孩子不愿唱几句歌,哼几支曲子呢?但这和学习音乐却是两回事。首先,声乐、器乐都必须学习一定的乐理知识和熟悉一定的表现规范。在这一点上,儿童必须告死记硬背才能达到,也就是说在理解问题上不像绘画那样与称童的心理那么相通。无论是音乐上音符的认识与理解,还是器乐的动手掌握与表达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学习美术比学习音乐更适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因为它是和儿童的心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小学一点美术,有利于儿童智力因素的早期开发。 为什么说美术可以提高观察能力画画需要观察,一般人也都在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外界事物。为什么说学习美术可以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呢?这是因为,一般人只是作泛泛的观察,而美术学习中所需的观察带有特殊性。 比如,看到一件物品的俯视平面图,学过美术的同学会很快地从它的基本形状中引伸、扩展,使之成为一种立体形象。再如对色彩的观察。没有学过美术的同学,对某一物色的色彩只能说出那是“黑的”“灰的”,或是其他的固有颜色。而掌握了美术知识的人则从那黑或灰的色彩中,分析出它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分析出它色彩的冷暖,分析出它的纯度与明度……再如对人的观察:不仅有男、女、老、幼的区别,喜、怒、哀、乐的区别,高、矮、胖、瘦的区别,还要观察人物的特点与特征,人物心态与动态的联系,人物的比例、结构、形体,以及服装、肤色、质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画的。既然都可以画,那就需要观察。刚才讲了对人物的观察,其实动物、风景、建筑、静物等等不都要去观察吗?不同的角度,视平线的高低,透视知识,解剖知识,许许多多知识全都要与观察融合在一起。这样,学习美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增长许多知识,因为这是美术观察的需要啊! 有这样一个优美的古代故事。中国有一著名的成语“吴带当风”,出自于唐代的“画圣”吴道子的事迹。大意是说:吴道子画的人物服饰的线条运动感和节奏感很强,衣纹流畅飘洒,好像真的有风把那衣服、飘带吹起来一样,所以赢得了“吴带当风”的赞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画家对人物的形态、服饰做过大量细致的观察与描绘。一般学画的人虽然难以达到吴道子的境界,但只要长期坚持美术实践,就一定能提高观察能力。随着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会使各方面的学习都获益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2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 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 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 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 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 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 “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 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 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 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 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 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第4个回答  2017-02-23
  “美术”的含义是什么
  “美术”这个词是由“美”和“术”两个字组成的。“美”这个字是“好、高兴、赞美”的意思。而“术”呢?它在字典里被解释为
“技艺和方法”。如果把对“美”和“术”两个字的解释联系起来看,美术的意思就是:好的、高兴的、赞美式的技艺和方法。这似乎同大家所认为的美术的意思不大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美术”这个叫法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有人说“术美”,大家一定会说这个人说错了,觉得这个说法十分可笑。其实,美术真正的含意正应该反过来理解,也就是当做“术美”来理解。解释为“用一定的技艺和方法来表达、传达美好的使人快乐的内容”。
  当然,美术作品不一定就是非常华丽、非常漂亮的,因为美和漂亮并不能划等号。但是,即使一件不很漂亮,甚至有些“丑”或就是表现丑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创作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大家欣赏丑恶,而是要通过这样的创作让人们更好地分清美和丑,更加珍惜美好的东西。所以说,美术就是用真实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想象表现出来。这个表现的过程就叫做美术创作。通过美术创作来完成的作品,就是美术作品。那么,专门从事美术创作的人就称为美术家了,
  美术和我们大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人都有一颗爱美的心,而且人人也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去欣赏美术家们创作的美术作品。美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的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对美的看法。作为美术家,他们的责任就是从普通人没有发现或者视而不见的地方去寻找美、发习现美,然后借助他们专门学习的技能、技巧,把这些形象地表达出来供人们欣赏。
  美术家们表达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美术大家庭中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书法等等许多成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