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欲说还休》又名《我的知青岁月我的情》 作者洛三,此文笔名选用,乐色

才情横溢,处处骄傲的下乡知青苏念安从未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世代赤农出生却生性高傲的箫木然有着一生解不开的情结,而在她的知青岁月中最大的秘密便是箫木然。对于箫木然而言1976年的晚秋听闻苏念安之名伊始,似乎冥冥之中皆有定数。

青葱年华懵懂青涩的爱情值得歌颂,谨以此文赠那个时代的同性爱情。

背景: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建设的一群人,(因时代特征,文革后没学上没工作的大批城镇青年人响应号召到农村支援建设,寻找价值,解决就业,自给自足)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大多返城的都通过走关系的渠道,获得指标名额)

正文:

记忆是无用的东西,传说仅七年,身体细胞换了个遍后遗忘便无法阻挡,而不知在多少个七年里,萧木然早就将苏念安忘却了,忘了吗,也不尽然,样子模糊了,名字却是镌刻于心的,再不济,这个地区关于苏念安的名字,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

关于我们,故事不长,是河山壮阔,知青岁月中不值一提却又铭记终生的短暂时光——萧木然

萧木然,排行老二,萧家自祖辈起便是下阳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了文革后农民翻身把歌唱,世代赤农,穷也光荣。萧家除了将贫苦传承,朴实无华外,子嗣重任更是被萧父时时记在心头。在萧木然之上是萧家大姐,萧招娣,言外之意召来弟弟,然而萧家期盼的男丁并未降临却迎来了萧木然,按理说萧木然本应叫萧唤娣的,但好在取名之时萧家重男轻女之举着实惹得姥姥不满,姥姥原是下阳村附近地主家的女儿,识得二字,而后家道中落嫁给了一穷二白的姥爷,姥爷虽是大字不识的白丁倒是疼爱了一辈子姥姥,又巧木然出生时正逢她来访便自《诗经》投我以桃木,报之以琼瑶一句中取木瑶二字,又不知怎地,待人口登记时萧父一时记不得瑶字具体,改而称之为木然。

木然,木然,旧时一个名字称谓耳,狗蛋称得,二娃亦称得,木然较唤娣而言,已是好听上许多了。萧父虽执着于求一男丁,倒也疼爱女儿是个孝顺的女婿,不过受封建思想左右罢了便也由得丈母娘高兴,再然后便又有了三妹萧若男,直至四弟,萧成材的降生,萧家才算是“圆满”了

相较于萧木然误打误撞的称谓,苏念安则有着天壤之别,不求富贵但念平安,何哉?因为苏念安生来“富贵”只盼平安,苏念安是苏家唯一的苦苦求得的女娃。

萧木然第一次听到苏念安名字时便想这人定是家人的掌中宝。念安~思绪飘远了不禁重读了一遍,这名字是苏子龙告诉她的,在他下乡时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唰唰唰写下三个苍劲有力的字,然后又眼带宠溺的指给她看,萧木然用食指点了点纸稿上的名字,又默念了一遍,用钢笔写的名字,像签名,倒不是本人写的,萧木然第一次升起羡慕之情,却是对着一个从未听过的名字,又好似对着人,或许是对方在苏子龙的口中过于宝贝,她有了些许的好奇。

苏子龙便是知青中的一员,来到下阳村快一年了,来下阳村的知青很多,许是下阳村比较特别,这儿人多,地广,村寨较别处条件好上那么一点,是众多山区里的一块盆地,产粮也多至少不必饿肚子,有红色革命的历史,知青总是来了一批又一批,像是为了渡上一层吃苦的金汤,又像是专为了这处劳动光荣的社会环境,尽管如此,仍有些人百般个不愿意,毕竟是农村,饶是条件好些也赶不上城里,有人哭哭啼啼的来待了不到半年便又哭哭啼啼地走了,有人兴高采烈的来待了几个月便又面如死灰的四处奔走只为返城,而苏子龙不同,哪里不同萧木然说不出个所以然,苏子龙与很多知青一样,来时戴着眼镜,手握钢笔,捧着书籍。很多知青来时那几天显得与众不同,过后却是彻底沦为小山村里头郁郁寡欢的“知识青年”。苏子龙话少,像是座深沉的小山在积累土壤,扩充山体,他笔杆也握得活儿也干得,被分配住到萧家后更是像个大哥哥一样愿意教萧家姊妹们识字,当然充其量也就萧木然一个,大姐萧招娣要帮着照顾弟妹,承包家务,上山下田也是要的自然没时间学习,而三妹萧若男人如其名,像个男孩子一般舞枪弄棒的压根不爱读书,小弟萧成材也与三妹一样,二人相差不过一岁最是投机,也最是打架,虽在村里学堂跟着知青教师学习但成绩难看的很……因而对于从小备受姥姥关照,熏陶的萧木然常向苏子龙请教问题。彼时,苏子龙21岁与大姐萧招娣一致,萧木然19岁,萧若男16岁,萧成材也不过15岁。

之所以萧木然会对苏念安感到好奇也并非全因着这满含深意的名字,而是话少的苏子龙提起苏念安时不自觉流露出的宠溺之情与苏子龙的沉稳形象太大相径庭罢了,便也是这次,她方得知苏子龙的妹妹,苏念安,下一批来下阳村的知青中便有她……

事实上,对于生长在农村地区的人而言知青一律被视为高干子弟,高干子弟等同于知青,他们来这吃苦,在这儿的人看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享福罢了,毕竟政策在那,活不得过重,条件不得过于苛刻,哪怕如此,吃不得苦的人也照样哭爹喊娘的。而苏子龙干起活来不马虎的样子亦着实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尤其是萧父,颇有认其为干儿子的势头,知识人拿得起锄头那也是魄力,连带着萧木然,对于即将到来的苏念安也多了几分别样的看待。

只怕那时苏念安还不知情,人未至名先闻。高中毕业后苏念安并不像广大无所事事的“高干子弟”四散各地寻求自我价值,而是无比心大的在家当起了啃老族,自然,苏家巴不得她安安稳稳的待在家中,一来身居要职的苏父苏母能够留她也没空管她,二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皆是军烈家庭,苏念安可谓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老一辈们舍不得她下乡吃苦,家中该标榜劳动身先士卒的俩位哥哥已经被父母毫不怜惜的下放了,再言,城里如今派出的知青人数已是满足了政策要求与农村地区劳动需求,苏念安便被留了下来。谁料这丫头在家待着不过一年,便又强烈要求下乡,这时的下乡知青报名也多为自愿原则,苏家与沈家二老便是知晓苏念安那是性子来了想下乡领略一番知青情怀,叹其人小鬼大不知艰苦,拗不过她转念一想让苏念安吃吃苦头也是好的,毕竟两家都是从战火中走来的,子辈们不能忘了本,四位老人一商量觉得妥当便放行了,以至于苏念安觉得自己还可以抗争一段时间的~轮到苏父苏母,面对长辈的态度自然也是同意的,苏父更甚,绝了苏念安的特权思想,上下打点好不准顾着苏念安的出生,与广大知青一般待遇,而下头的人虽是照办终归留了个情面,把苏念安分到了下阳村知青大队,倒是没有特权,不过行个方便,毕竟苏子龙也在那,兄妹俩有个照应,不至于太过狼狈。

再就是苏子龙在下阳村办事处罗列出的接待新知青名单中看到苏念安,与村支书确认后欣喜尤甚告知了萧木然。

不过在未见之前,萧木然并未记着苏念安多久,虽是苏子龙的妹妹,但排除她哥哥的一些赞誉,萧木然与她没有丝毫交情,萧木然便是如此的,她知萧家虽较村里众多人家待子女公平许多但萧成材的地位仍是萧家不可撼动的男丁备受宠爱,她知苏子龙不同于他人却也只是多几分赞赏之情觉得此人有才情有前途,她知自己与这些知青的差距,也知自己所图,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若如姥姥所见,那便是清风与明月共舞,木然似清风徐徐又甚朗朗明月,当然这便是后人对萧木然的赞誉了。

萧木然仍记得初见苏念安,在苏子龙告知后一周又一批知青乘着城里派的卡车进村了,她们一如过往的知青一般胸前戴着红花,穿着一身军绿色的被农村青年羡慕的服装,得体而干净……照例,由村委会组织牵头为新来支援地区建设的知青们接风洗尘,第一顿往往吃的便是村里最好的伙食了,为的是不至于第一日便吓跑了一堆十七八九岁的孩子,虽较城里家庭的伙食仍是不可比的,但好在对于农村的新鲜胜过了眼前不算差的伙食,大家都乐呵着,知青进村,如同一塘死水再次被注入清泉,总会溅起浪花,有看头,有热闹。

大姐萧招娣主动在大队上帮忙做饭,除了主动帮忙的,为了看热闹而凑上前帮忙的亦不少,大多是岁数差不多的同龄人,人多忙的过来,萧木然便不曾前去,因着,她不爱凑热闹,更不喜欢特意优待知青,于她看来虽出生不同,但依旧平等,难道知青们还乐意自己像个猴儿被围观?苏子龙迫不及待去接苏念安了,于是萧木然便借了他的书在屋内废寝忘食的看

不到萧木然猜测的时间苏子龙便带着苏念安回了萧家,酒足饭饱后应当会有篝火晚会,不过是一群青年才俊围着火堆肆意挥洒满腹才情,或扬志或交友,而这个点篝火应当才被点燃,下阳村属于地区的中心,接风后很大一部分知青会被分配至下阳村所辖的更小更偏的小村落中劳动,而显然苏念安是留在下阳村的,自然,与苏子龙一般,住所分配在萧家,这是萧木然预料到的,只是不曾想见面早了些,她们并未参加篝火活动。

与萧父萧母打过招呼后,苏子龙便带着苏念安进了屋子,下阳村通了电,不过电灯光亮着实微弱,萧木然又点了一支蜡烛置于桌前,苏子龙与萧成材住一间屋子,萧成材只有睡觉前才会死心回屋因而萧木然很是安心的在屋子里看书

“是飞鸟集么”不待苏子龙开口介绍,苏念安已经率先问道,这人就着电灯还点着蜡烛看的仔细有一种陷入哲思家境地的感觉

没有准备被突然提问萧木然才从厚重的书籍背后探出头,只见苏子龙旁边站着的苏念安,茫然不过片刻萧木然就知道是苏念安了,不说还会有谁被分配过来,单是二人的长相就使人了然,苏子龙很帅气,眉眼清明,而与苏念安眉眼相似,苏念安很好看,萧木然暂时想不出词来形容,觉得自己书还是读的少了,仅是很好看她便觉得十分恰当了,个子看上去与自己差不多,面容清秀,眼里很干净,干净得能够看透她人内心一般

“你怎知是飞鸟集”萧木然看了看手里的书,这本书没有封皮,也就没有标识,她不免好奇苏念安如何一眼看出来的

“因为这本书本就是我的,书皮掉了仍在我书桌上便被二哥带来了”苏念安看了下没封皮的书又笑着朝苏子龙看了一眼继而解释道

“确实,是念安的,我之前走的急便忘了封皮,不过无事,木然同志你尽管看完,这位是我妹妹,苏念安”苏子龙觉得小妹太轻佻了,有些驳了自己面子,那书是她放在一旁不看的了,可奈何是苏念安呢,他只好有些尴尬的与萧木然介绍道

“你好,念安同志,我是萧木然”萧木然将书摊开置于桌上站起身对苏念安自我介绍道,见着苏念安本人,萧木然觉得在意料中又在意料外,她与苏子龙气场不尽相同,反倒更加活泼,是用的活泼二字,很久以后萧木然也不曾改变对苏念安的第一印象

“你好,木然同志,萧木然,请问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萧么”苏念安越过苏子龙上前一步伸出右手握上萧木然伸出的右手,扬着笑又颇为严肃正式的说

萧木然没想到苏念安张口就来,她听姥姥讲过楚汉传奇只是记忆不深刻,也隐约知道此句,在苏念安口中她突然觉得萧字莫名多了几分刚烈,点了点头浅浅的说道“应当是的”

某某同志,在那样个激情澎湃的时代,莫过于给予对方最大的敬意,其实苏念安并不喜欢称呼人为某某同志,总显得太过庄严而生疏,就如刻眼前这人

“我可以叫你木然姐么,我哥说你还比我大一岁,你也是,叫我念安便可”苏念安并不想往后也要称呼眼前这人为木然同志便又开口询问道,其实她想直接称木然的,但又觉得初来乍到还是礼貌客气些好,虽然她很累,但话总得先说在前头

“自然”萧木然颔首答应

苏子龙觉得苏念安着实太能干了,自己完全插不上嘴,这人三下俩下就与萧木然混熟了脸,又觉得还好,自己老老实实给她保驾护航过段时间送回去就好,省得身心俱疲

“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了,念安恐怕得与我和妹妹睡在一起”萧木然看到苏子龙手上拎着的行囊开口道,有些不好意思转瞬即过

“可以的,都是知青,不搞特殊”苏子龙抢话一本正经应承道,他确实是如此想的,虽然也心疼妹妹来这受苦,但已经够麻烦人家的就不能搞特权,这还是父亲三声五令的

话是这么说可不代表苏念安坦然受之,这么大她还真没和别人挤过床~可二哥都这样说了,况且这一天她着实累的够呛,就默声跟着二人去萧木然房里了

原以为苏子龙房间够简陋了,没想到萧木然房间还有下限,一铺床,较家里的差不多大,比苏子龙的床小,她一人都嫌不够滚的,三人怎么睡~除了床便是俩条板凳,一张四方形的木桌,桌上半截蜡烛,青砖铺设的地面,木质的房壁,有一面还是泥墙~看的苏念安心突突的,顿觉的后悔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苏念安还是如此安慰自己,反正不能不出三日便认怂回家,她来之前是向四位小老人夸下了海口的

萧木然将苏念安脸上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倒并未多说,来之前便该有的准备,还以为来踏青呢,不过也确实难为对方了萧木然由衷想到,由此多了一点包容,她以为对方会撩挑子不干,毕竟很多知青小姑娘都是如此的,只是没有,一阵神情变换后苏念安似乎接受了现状

若说接受也不是,苏念安只是太累了,从省城到县市,又辗转到下阳村,天知道她有多累,只想睡觉

安顿好苏念安后苏子龙才放心的离开,顺便把适才萧木然没看完的飞鸟集留下,然后回房,明早还得干活他睡的也早

收拾好自己躺下的苏念安睡意散了点,她没瞧见什么妹妹,问过萧木然得知妹妹萧若男与萧母睡一间房去了,而萧父与萧成材苏子龙挤一张铺子去了,好在那张搭起的铺子本就比较大,三个大男人还可睡得下,不过苏念安心里多少存着感激,她知这是萧家人尽量让自己待着舒服点呢

“飞鸟集看到哪儿了”苏念安躺着瞥了一眼连蜡烛都没点还在看书的萧木然言语轻松的开口问道

“人类为自己筑起高墙”萧木然不知苏念安为什么突然问这个还是如实答道

“无形之墙禁锢着的是思想”照理,萧木然回答的应是页码,而她眼光止于此不自觉便答了出口,苏念安倒是没在意别的,转过身趴着,仰起头看了看萧木然然后低下枕着枕头有感而发似的抒发道

萧木然眼里一亮错开书看了一眼苏念安,见对方有些无精打采的,便没有说话,竟细细体味起苏念安的话

“我喜欢另一句,让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过了良久,苏念安又呢喃了一句,说的很轻,如同那句话

萧木然再次被苏念安的话吸引,转过头这人已经睡过去了,把头埋在了枕头下,睡相有些可爱,萧木然没有过多理会,而是在适才那一句的下方搜寻到了苏念安所说的喜爱的句子,有些怀疑苏念安是不是将飞鸟集背了下来

萧木然将苏念安所说的句子记了下来,她此前听一位知青常将此句挂在嘴边,但从未深想意味,现下倒觉得苏念安较苏子龙不相上下,甚至更富才情与傲气,她将那一页翻转盖下桌面,洗漱后便准备入睡,只是看趴着睡得宁静的苏念安,萧木然想到了婴儿时期的弟弟妹妹们,闭上干净的双眼,露出一点光亮的额头,她想,或许苏念安是有那么一点不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