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根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六)

        ——逃离自己的谎言



        生命中什么最重要?

        健康,亲情,爱,家人,金钱,地位……

        有很多答案,有一个是你自己的,你认为的那个最重要的。

        是真的吗?

        生命是一切的根源,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没有了生命,其它的都是空的了,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

        是真的吗?

        在2018年的“点燃心灯,生命动能”的训练营中,在课程的开始,有一个环节“发现谎言”。在课程开始前两天,给学员预留一个作业:“1.我是谁?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我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喜欢什么样的人?  5.我讨厌什么样的人?”

        每次活动,总是让人大跌眼镜,几乎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的谎言中而不自知。

        健康是最重要的!是真的吗?

        “我当然知道!” “我哪能像你那么自由!” “一顿饭两顿饭还能吃坏了事!”  “吹什么牛!要是养生那么管用,那医院不都得关门啊。” “不行啊,家里离不开啊,上有老下有小的。” “管住嘴迈开腿,我早就知道了。”

        ……

        太多的回答,你是否也曾说过类似的回答?

        健康是最重要?是真的吗?

        没有时间?早起半小时,上班走路去,晚点到家,下班走路回,几十年来,你节约下的那点时间,做了什么呢?

        家里离不开人?几十年来,家里一直离不开你吗?离开家的日子里,你那些时间做了什么呢?

        管住嘴迈开腿,一年三百六五天,你管住嘴了吗?迈开腿了吗?“管住嘴迈开腿,我当然知道,我早就知道”,是真的吗?

        早晨起来,喝杯温开水,做到了吗?认真做的吗?还是急匆匆牛饮?

        …… ……

        太多的,太多的,有没有你的影子呢?

        健康最重要!

        没有时间,在医院里躺着的人有时间吗?离不开你,躺在医院里时,能不能离开你呢? …… ……健康最重要,是真的吗?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首先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把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从自己做起。自己以身作则,带动引领,自律律他,相互监督。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请从今天开始做,做那件举手抬足就能做到的,日日觉心。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

        请逃离自己的谎言。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五)

        ——放松之道

        不拒绝,不抗拒,不去问“为什么”,全然的感觉自己身体的感觉,随它来,随它去。

(—)不拒绝,不抗拒:

        身体的所有感觉,所有的自动反应,我们大脑不去拒绝它、抗拒它,不去用大脑指挥身体,不去用大脑里的意识来左右身体自己的行为。

(—)不去问“问什么”

        身体的不适,我们习惯于产生疑惑和疑问“怎么了?”、“咋回事?”、“吃啥了?”、“没事吧?”、“好害怕!”、“难受死了!”、、、、、、

        身体难受,就是难受,不管你产生多少疑问,有着多少知识和经验,都不能改变身体此刻的状态,所有的疑问,就变成“情绪”、“妄念”、“烦恼”,身体开始僵硬,经络更加不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全然的感觉身体的感觉:

        身体不适难受,那就去感觉难受,看着身体难受,如同看着别人的感觉,如同看着日升日落,看春夏秋冬,看风霜雨雪,看一切自然而然的自然发生的一切:你看到了,只是看到了,熟视无睹,不走脑子。

(—)随它来,随它去:

        困了睡觉,饿了吃饭,一呼一吸,自然而然。

        感觉来了,让它在那里就好,感觉没了,让它走就好。

        如同天亮了,就是亮了,天黑了,就是黑了。

        如同下雨了,就是下了,雨停了,就是停了。

        如同火车停靠了车站,就是停了,火车离开车站,开走了,就是走了。

        一切的发生,皆是应该的发生,随它来,随它去。

        随它。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四)

    ——身心放松是健康的根本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连捷老师:身心放松,气血柔顺充盈,时刻关注自己,觉察自己的身体的感觉,身体自我防护、自我调理、自我修复机能保持在良好状态,焉有生病之理!

        故曰:养生之道,放松二字。

        问:如何养生?(此乃问道)

        答:身心放松。

        问:如何放松?(此乃问法)

        答:太极,瑜伽,站桩,静坐,走路,五禽戏,八段锦,画画,书法,音乐,弹琴,下棋,喝茶,赏花,吹风,听雨,观雪,望月……还有:美食,美酒,美女,俊男,美容,美指美甲,只要做到一心一意,专注当下一件事,俗语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得法。

        万法归一,由术归道。

        天下师门种种,归于无师自通。

        俗语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拜师门是方法,自我修行是大道。

        哲学说:内因决定外因。看医生是外因,是方法,自我健康管理,是内因,是健康之道。

        伟人说:天下没有救世主,一切只有靠自己。

        国际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黄帝,要创造全人类的幸福,只有靠我们自己。

        听,这就是道,救世之道。至于革命的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君主立宪,那是方法,是术。

        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身之自然,放松而已,自然健康。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三)

    ——养生就是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连老师语录第一句话就是“着什么急啊!”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连老师语录第二句话“多大点事啊!”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学的多,知识就多,少了实践,就会行成“知障”。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就会用“知识”的标准评判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产生烦恼。

      连老师语录第三句话“哪有对错啊!”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连老师语录:不拒绝,不抗拒,不去问“为什么?”,全然地感觉身体的感觉,随它来,随它去。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二)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一)

        ——身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伦理,观自然,自在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