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四期高材生,毛主席对他评价非常高,但可惜没有军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在黄埔军校 历史 上,第四期公认质量非常高,出来的名将也非常多,比如林彪、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郭天民、唐天际、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高魁元、邱维达等等。

其实还有一位,虽然不是将军,但成就也非常高,就是李运昌。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说: “全国解放没有冀东不行,冀东没有李运昌不行。”

李运昌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在这个镇上,还出了一位大名人,名叫李大钊。

李大钊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说,因此,李运昌从小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李大钊也对这个小老乡非常欣赏,推荐他读了很多进步刊物,比如《新青年》等等。

后来,李大钊还推荐他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四期学生,跟林彪、刘志丹、伍中豪、张灵甫、胡琏、谢晋元等人成为同学。

那一年,李运昌还只有17岁,比林彪还小一岁。

1926年,李运昌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毛主席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后来还成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副手。

值得一提的是,李运昌还建立了一支农军模范队,完全按照军事化来管理,也正是这支农军模范队,打响了武装反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一枪。

当时,蒋介石向进步人士挥起了屠刀,到处风声鹤唳,李运昌也是重点抓捕对象。他知道,要遏制这样的颓势,只有举行武装反抗,在征得上级同意后,他亲自组织成立了潮普惠三县军事委员会,亲任主席兼行动总指挥,然后指挥5000多农军模范队强攻普宁县城,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成功拿下了普宁县城,取得了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个胜利。

部队攻取普宁城后,为了保存实力,实行转移,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准备参加秋收起义。但因为敌军重点围剿,部队只能在江西左安、蛾兴、营前一带打游击,没有赶上秋收起义。

毛主席到达井冈山后,李运昌又准备带队去井冈山,但终因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他只好潜伏回家乡。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运昌虽然没赶上秋收起义,也没有登上井冈山,但回到家乡后的他,组织起了浩浩荡荡、震惊全国的“冀东大暴动”。

李运昌回到家乡后,便开始着手与上级组织联系,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后来,李运昌按照北方局的要求,到延安汇报工作,参加了党的六届代表会议。

毛主席、周恩来亲自听取了他的汇报,非常满意,毛主席还专门在家里宴请了他,并任命他为中共河北省委书记。

李运昌的延安之行,让他深受鼓舞,回到冀东后,很快就组织起了冀东抗日联军,兵力遍布冀东22个县,并于1938年7月组织了有数百万各界群众支持、近20万人参加的“冀东大暴动”,先后收复了日寇盘踞的9座县城,几乎所有的村镇伪机构也全部瘫痪,日伪军遭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击!

后来,抗日联军遭到日伪军的猛烈反扑,李运昌带着130名队员躲进山里打游击,继续发展抗日力量。

在李运昌的领导下,130人的队伍最后成为拥有8个主力团、3万多人的部队,前后数百次与日伪军作战,毙俘日伪军7万余人!

(图:左一为李运昌)

尤其是在马家峪一战,李运昌带着300人伏击日伪军一个联队,结果,这个联队被打得晕头转向,丢盔弃甲,丢下数百具尸体逃窜,李运昌一战封神!

李运昌在与日伪军的作战中,神出鬼没,连战连捷,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当地老百姓也赞誉他为“李云长”,并创作民谣传唱: “李云长,大忠良,骑红马,挎大枪,打日本,捉豺狼。”

李运昌出神入化的战斗,也成为冈村宁次的一块心病,只要一提到李运昌,冈村宁次就寝食难安,甚至让人专门把“李云长”的名字标注在地图上。

1945年8月,根据中央的指示,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的李运昌,率部进军东北,成为第一支进入东北的中国军队,并看管可以装备几十万部队的兵器库。

后来,苏联收回了管辖权,但具有战略眼光的李运昌,早已背着苏军运出了两万多支步枪、1000多挺机枪、100多门火炮及各种弹药,陆续分给了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还给山东的陈毅所部送去了一些。

朱老总对李运昌的此举也深表赞誉,说: “此举对我党我军夺取东北起了重大作用,是立了大功的。”

新中国成立后,李运昌担任过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司法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因离开了军队,因此跟授衔失之交臂,否则,以李运昌的资历和功勋,是足以授开国少将的。

2008年10月24日,李运昌病逝,正好活了100岁高龄。

历史 客栈作者:荒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