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运动:悄然走近我们的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素有“都市魔幻运动”之称的滑板,近一段时间以来,如雨后春笋,风靡矿区的各个运动场所。

  或许你正走在街上,迎面滑来一个愣头小子,或扎马尾辫的小姑娘,那驾轻就熟的潇洒,那美若惊鸿的转身,你便呆了,心随他(她)飞驰而去。

  一直认为如此高难度的运动,应该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利,普通人也就在电视里欣赏欣赏,没有玩的份。却不知从何时,谁人带头,滑板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而且孩子跟风似的,一个个缠着在网上淘了半天,一副副蝙蝠样、蛇形或龙状滑板就走进了普通人家庭。据笔者了解,通过网络淘孩子们钟情的滑板,这一经济实惠、快捷方便的购买方式,成为大多数矿工家庭的首选与最爱,而且普遍反映滑板质量也值得信赖。

  滑板运动又称为极限运动,是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目前,全世界滑板爱好者已超过3000万,被公认是地球上最酷最时髦的街头运动。其自由、刺激、好玩的运动特色,和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运动内涵,契合了人们追求快乐、向往自由的天性。一个玩滑板不到一个月的十多岁男孩这样描述:当脚踩小小的滑板,便有了“飞”一般的感觉,当无拘无束地做各种动作,尤其感觉刺激和兴奋,这时候只有“我和自由快乐”。如果心情不好,踩上滑板,同样会把不愉快一扫而光。

  如今,在孩子们的带动下,部分年轻的父母也加入到滑板运动中,茶余饭后,他们同孩子一起享受滑板带来的亲近自然、驰骋“疆场”的乐趣,虽然做不了什么复杂、有难度的动作,但他们快乐和动感的身姿,为矿区增添了一抹亮色。

  刘连聪:做个快乐的“土记者”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对从事专职记者职业的诠释。当一名业余“土记者”,一直是我在煤矿这块黑金地上追求的目标。经过二十年的笔耕不辍,特别是近两年在《煤炭资讯网》、淄矿集团《新淄矿》报社领导和编辑老师以及埠村煤矿党群工作部和宣传科领导等业内写作行家的精培细导下,使我与记者这个职业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当然,我提及的是地地道道的“土记者”身份。

  对于记者,我曾在一份报纸上见过这样的解释:“媒体中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导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在我看来专职记者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必须而设立的,仅仅是少数。而新闻宣传涉及社会、企业各个层面,宣传报道任务既博大更精深快捷。仅靠专职记者只能承担媒体主阵地的任务,更多的散外任务需要依靠活跃在最基层的业余“土记者”完成。

  我从入矿起,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采掘工,与朴实、豪爽、永不言败的采掘工友同甘共苦已数年,深知在地心工作环境的艰辛、采掘煤炭的不易,更为今生成为一名黑金地的采光人深感自豪。采掘工是养育矿山人的衣食父母,他们博爱的心怀和奇迹般的创造感天动地。采掘工的也心态最为优秀,他们把涂满肌肤的炭黑视为最美的色彩;把弯腰弓背、侧身双膝跪地劳作,看成人生特美的姿态;把布满炭沫、汗水、辛劳的工作服当成最靓丽的工装。用一双结满老茧的双手、甩开写满矿井下岁月的宽厚臂膀,胜战“五害”、斗罢地龙,在盛产黑金的地层深处,奉献一身精华,创造卓越收获。饱经沧桑的在矿山几经变革后,像一条巨龙高擎平安和谐的旗帜,载着豪气冲天的矿山人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让昔日的矿山绽放新的容颜,让黑骄子的生活与日俱增。幸福和快乐挂满了矿山的脸庞,溢满了矿工的脸颊。

  我工作的矿山,不断发生着震撼人心的变化。情同手足的工友无时不在煤海中创造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时时感染着我拿起手中笨拙的笔和纸用真情提炼、用感情书写、用报刊宣传他们的精彩。尽管我是个最基层的“土记者”,写作技巧、功底、文字组织能力等欠缺较大,但始终如一牺牲家务和业余休闲时间笔耕不辍,用心、用力抒发对矿山、对矿工的情怀。每天不把亲身经历到、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新闻故事写出来,总觉得一天工作不尽完美。

  我每天的工作岗位是在深黑的矿井下,我的业余爱好又是“爬格子的采掘工”,大伙称我是双采掘工。业余时间把耳闻目睹的新闻素材酝酿、加工、构思、写作、改动、打印、送交审阅、投稿,这一道道工序下来感到手忙脚乱。写作是苦的,雕刻文字是累的,苦累的背后带来的是甘甜的韵味。写作,让我深切体味到人生精彩的意义;文字,使我不断收获生活的新境界。

  如今,我通过不懈耕耘,已在心仪的文学网站建立文集,收稿130余篇,同时被多家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用稿,我也是《煤炭资讯网》华北站记者、《新淄矿》报特约通讯员,文字的田园已初见一角新绿。今后,我将沿着写作的路继续前行,力求在新闻媒体的厚爱和写作前辈、老师的指导下,乐为矿山、为矿工、为生活写出更多新闻故事,更好的文学稿件。

  在2008年记者节前夕,敲打下这篇浅显的文字,权作是对《煤炭资讯网》和《新淄矿》报社编辑、记者老师以及从事写作者的祝福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