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除了生命,我最爱人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纵观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确乎是一条不变的定律,无论是文景、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每逢有名君治世之时,总会相应地伴随着人才井喷的现象,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帐下无不“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然而这些君主当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成吉思汗这样终其一生,帐下不出一个叛将,这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内在原因,如果非要给这种奇特的现象作一下诠释的话,那么不得不说这正是成吉思汗绝妙用人艺术的一个最好的注脚。

在成吉思汗奇迹一般的崛起过程当中,他的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精英荟萃的智囊团,所得名臣武将不胜枚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当时均是首屈一指,这个卓越的团体为成吉思汗不世功业的建立提供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一点却是,在中国其实自古就存在着“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观点,尤其在创功立业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当中,由于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出现一些叛逆分子也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赋予了成吉思汗如此难以抗拒的感召力,使得其麾下部将对他如此个个忠贞不二?

品格纯正 众望归心

中国有句古语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身为一个领导者,能否得人,其自身的素质如何也至关重要。铁木真(成吉思汗本名)幼年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多年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造就了他坚忍不拔、勇敢机智、爱憎分明、诚信忠孝和公正严明的品性。

这些卓越品性同不断成熟起来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糅合在一起将成吉思汗塑造成了一个极具品牌感召力的优秀的草原领导者,使得那些与之同时代的草原枭雄无不相形见绌。

首先,作为一个军事领袖,铁木真秉承了他父祖的英勇善战,每逢战阵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手下诸将士均感佩于他的这种“神武”。

而且据说铁木真出生的时候,手中握着一块菱形胎血,恰似一杆“苏鲁锭”(蒙语的意思是长矛,是战神的象征)长枪,随着铁木真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这个故事也开始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兵士们都坚信铁木真是战神在世,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对于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还有什么样的称号能比 “ 战神”更具号召力呢?而且综观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历程,他也确实当得起“战神”这一称号,历其一生他总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的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这种逢战必胜的神奇可谓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其次,成吉思汗宽仁大度,有容人之量。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前,是没有蒙古族这个概念的,那时候蒙古草原之上如满天星斗一般分散着大大小小无数个数不清的部落,为了掠夺奴隶、牲畜与财富,各个部族之间进行着经年累月的战争,各部族酋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讲道德与信义。

在这种情形之下,铁木真的宽仁就显得尤为引人注意,甚至对自己的对手他也能够以礼相待,如泰赤乌氏的部众昭烈氏的人们就曾得到过铁木真的关怀和照顾,他们称赞铁木真“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

安民定国,教养军队必此人也。”对自己的部下他更是诚心相待,关怀备至,在胜利的时候他能够不忘厚赏其功勋;在艰难的时候他能够珍惜其性命,关心其疾苦。

他同时代的那些对手们是怎样表现的呢?古尔汗札木合是铁木真在统一草原过程当中最强劲的对手之一,因其部众为铁木真所夺,于是纠集了十三部三万之众向铁木真进攻,双方接战于答阑巴勒主惕,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冀之战”。

此次会战,札木合可谓虽胜犹败,他在战争初期已经获得胜利的情况下,居然得意忘形地竖起了72口大锅,活活煮死了自己手下那些投靠了铁木真的部众。而当他战败之时,却仍不改其贪财劫掠的本性,甚至连自己的盟友也格抢勿论。

如此拙劣的表现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手下大批将士叛逃到了铁木真一方(其中较有影响的就有44人,当中23人成了蒙古国的开国元勋),反而快速地增强了铁木真的实力。此外如泰赤乌等部,也是当时蒙古草原较具实力的大部族,但其首领也与札木合如出一辙,经常劫掠其兄弟部众昭烈部,其结果只能是民心丧尽。

与此同时铁木真忠诚与宽厚的名声则在草原上悄悄传播开来,人们口耳相传着:铁木真汗“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真吾主也!”称赞“他是一个知道如何享有国家、供养战士和能够在他的‘兀鲁斯’维持良好秩序的人!”

并且人们还看到只要在铁木真的带领之下,就能不断地获取战争的胜利,得到更多牲畜、奴隶和财富。

铁木真的好名声吸引着各类人才如百川归海一般向他的帐下汇聚,正如《元史•太祖纪》所记载的:“帝功德日盛,泰赤乌诸部多苦其主非法,见帝宽仁,时赐人以裘马,心悦之。若赤老温,若哲别,若失力哥也不干诸人,若朵郎吉,若札剌儿,若忙兀诸部皆慕义来降。”

任人唯贤 尚能重德

成吉思汗用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任人唯贤,他打破了原有旧贵族的用人界限,不分阶层、种族,只看实际才能来选拨人才。“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骁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

依据如此标准来选拔人才,就大大扩大了选择的范围,为那些出身低微原来被人看不起的下层精英提供了荣身之路。比如被成吉思汗视作心腹将领的就有来自底层的牧马者巴歹和乞失里黑,牧羊者迭该,木匠古出古等人。

而最能印证成吉思汗唯才是举用人标准的例子便是成吉思汗对者别的发掘与任用,者别原名只儿豁阿歹,之前是铁木真敌族泰亦赤兀惕秃答首领的部属,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阔亦田之战当中,者别一箭射中了铁木真的脖子,几乎要了他的性命。

铁木真在获胜之后,向战俘寻问射伤自己的人是谁,者别坦然出来承认射杀之事,并且表示:“若汗欲惩罚吾而赐吾死,敢请遗污一掌之地。若汗思赦吾,则愿效命汗前,为汗冲锋陷阵,横断彼深水,粉碎彼黑石而冲之!”

成吉思汗为这种坦诚、勇敢的男子汉气度所感动,认为这种人可以交朋友,赦免了他,并将他的名字改为者别(意为箭镞)。

之后者别从十夫长开始做起,累功迁至万夫长,成为大蒙古国第一猛将,令敌人闻风丧胆,一生先后攻乌沙堡,破乌月营,克大水泊,袭野狐岭,战会河川,取居庸关,夺东京城,灭西辽国,败俄罗斯联军。

者别之所以可以从一个俘虏转变为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的左膀右臂,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正是成吉思汗“任人唯贤”政策所结出的硕果。

除了善于从底层民众当中慧眼识才之外,成吉思汗还吸纳招募了一大批异族精英,比如来自中亚的塔塔统阿、燕真、塔木、铁哥术、孟速思等人;来自契丹的耶律阿海、耶律留哥、耶律楚材等人;

此外还有西夏人昔里钤部、察罕、也蒲甘卜;汉人郭宝生、张柔、史天倪、刘伯林、刘敏、张容、谢睦汉等。

每当成吉思汗举行朝会之时,厅堂之上服饰五颜六色,语言多种多样,真可谓天下英才,济济一堂,这些人才的归附为成吉思汗事业的成功给予了巨大助力。

自古以来选取人才的标准最重要的无外乎“德”与“才” 两点,成吉思汗选才打破了出身、阶层和民族的限制,突出强调了各人的才具,而除了才能之外,他也深刻认识到了品德的重要性,正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成吉思汗对“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有着清醒的把握,所以他并非对所有来投奔他的人都来者不拒,比如当扎木合战败之后,在逃亡的过程当中伴随他的五个贴身仆从心生叛意,将扎木合捆绑之后去投奔铁木真,满怀欣喜地以为必然会受到重赏,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铁木真就地处决的命令。

而与之相反,当同样是成吉思汗死敌的泰赤乌惕部首领塔里忽台战败之后,他的仆人中有一个叫纳牙阿的决定去向铁木真投诚。此时他同样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不要把塔里忽台捆了作为礼物献给铁木真?

纳牙阿最终不忍向故主下手,决意放走塔里忽台,空手前去投奔铁木真。当铁木真知道事实真相之后,对纳牙阿大加赞赏,立即留在身边重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铁木真看来凡是能够忠于故主,帮助故主逃逸或者为掩护故主与其坚决抵抗的,都可以跟他做伴当,加以重用。

铁木真这样做实质上是在用实际行动来教育自己的部下,比如收留并重用纳牙阿,其教育意义有三:

首先,能展示自己的宽宏大度;

其次,可以使前来投奔的纳牙阿感激涕零,誓死相报;

其三,无声地告诉其他部众,做人要忠诚、正直。

而对扎木合叛将斩杀的处置,则从反面进一步巩固加深了部众“忠诚”的观念。

关爱有加 赏罚严明

贤才是国家之瑰宝,是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关乎着国运的盛衰兴亡,成吉思汗深谙这个道理,穷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招募聚集着人才。而且对其麾下人才,他也确实关爱有加,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除了生命,他最爱的就是人才。

成吉思汗格外珍重将士的生命,为了在战争中减少伤亡,他对战前的准备工作总是要求的格外细致,并且总是亲临前线,指导兵士作战。

成吉思汗对将士性命的重视集中体现在两条特殊的军规之上,其一,战场上不得遗弃伤员,否则该小队的官兵全部处死;其二,如果十人小队中有一个同伴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他人不去抢救,那么该小队成员全部处死。

如此规定,一方面可以使士兵同生死共患难,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保障了士兵的生命,提高了战场上士兵的存活率。

此外成吉思汗还明确提出:“只有自己能知道这种饥渴并据以推知别人的情况,只有在行军时能考虑到不让军队饥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担任首长”,把能否爱护兵士作为考察提拔将领的一项指标。他自己更是率先躬为,在战斗中如果有将士受伤,他常常“亲付以善药,留处帐中”。

成吉思汗对将士的这种发自肺腑的关心与爱护,在将士们的心中转化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使得将士们在沙场之上能够个个奋勇争先而无后顾之忧。

成吉思汗对人才的爱护还体现在他对待功臣的态度上,每战之后对于立功将士他总是能够积极地进行奖赏,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恩惠总是牢牢地记在心上。

比如在阔亦田战争中,成吉思汗脖颈受伤后流血不止,晕迷不醒,是者勒篾用口将淤血一口一口吸吮出来,待半夜成吉思汗醒来后,饥渴难耐,又是者勒篾赤着身子,潜入敌营,偷回一壶马奶酒为他解了渴,从而保住了性命。

成吉思汗感动地历数者勒篾对自己的恩情:“以前我被三姓蔑尔乞惕所迫,他们围绕不儿罕山搜查三遍,是你救了我的性命。如今又口吮我的淤血,救了我的性命,在慌乱中舍命到敌人那里寻取马奶,搭救我的性命,这三次大恩,我永远不会忘记”。

之后成吉思汗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终生保持着同者勒篾的情谊,建国之后封他为千户那颜,并赐其九罪而不罚的特权。

古之帝王,尤其是那些从底层奋起者诸如汉高祖、明高祖之流,多是心胸狭隘之人,仅可与之共患难,而不可与之共安宁。

成功之后其手下谋臣功将多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下场,即便文明者如宋太祖,也要搞个“杯酒释兵权”。

相较之下,成吉思汗对麾下这些功臣宿将则始终以诚相待,坚信不疑,厚爱有加,大蒙古国建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大封功臣,成吉思汗牢记着每一个人的功勋,在册封之前对每一个受封人的功绩和贡献都充分赞扬和肯定一番。

一举分封了95个千户, 4个万户,百户无数。并且终其一生没有枉杀过一个功臣,对于那些贴身的老护卫,成吉思汗临死之际甚至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子孙,以后要“将这些护卫的好想着,如我遗念一般,好生抬举,休教怀怨,福神般看着”,这种人性和至诚实在不知要比汉高宋祖之流高明多少。

成吉思汗爱护部下,体贴入微,对有功者能够及时封赏。然而爱惜不等于姑息,他同样地重视纪律,言出法随,对有过者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定会严惩不怠,决不宽纵。

比如他的弟弟别勒古台无意中将军事机密泄露给了敌人,从而受到停止参加贵族会议“豁里勒台”的处分;他的女婿忽察儿因为违犯军纪,被罢免职务,降至一般士兵,后来在战斗中阵亡。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其叔父答里台违反了成吉思汗不准劫掠的规定,在一次战争中私自侵吞战利品,成吉思汗得知之后当着部众的面,鞭笞答里台,并把他驱逐出帐。这些都体现了成吉思汗军纪的严明。

综上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位堪称“统御天才”的重视人才,善用人才的杰出历史人物。尽管其很多观点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仍有不少精华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普世价值,值得我们去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