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统计学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统计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专业介绍

确定目标院校对考研来说真的十分重要!首先,确定专业,这个不多说相信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其次,确定学校,可以根据城市选择学校,在自己向往的城市中找出有所报考专业的学校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专业选择学校,比如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学校;也可以是成功率较高或者有人脉有把握、复试有优势的自己的母校,找出学校后将所有的学校分档:985、211、双一流高校以及冲一冲有机会的理想档。

双非院校在自己水平范围或者略微有难度的尽力档;另外,选择学校时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城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学校学术氛围、教师团队科研水平、此学校报考专业就业前景、个人学习能力以及英语能力等综合考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983)经济学基础

参考书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帕金《微观经济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4.帕金《宏观经济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模型、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5%、65%和20%(满分150分)。

 

二、复习经验

政治

低投入,高回报!作为理工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不愿意背政治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奔着政治70分高分去,60分+不拉跨就很不错了(其实60分+也不低了)。政治我是从10月份开始复习,用的肖秀荣老师的资料,看的徐涛的视频(我觉得也可以买徐涛的资料看徐涛的视频)。前期就是看看视频,过一过知识点,然后做做选择题,大概做完1000题,再有时间就做做市面上的其他的题,只做选择题,边做边背选择题考点,保证能把选择题刷到35—40分就很好很好了。刷选择题的时候,很多考点大家都会背过,这对之后做大题很有帮助。至于大题部分,相信所有人都会背一遍肖四吧(官方透题,傻子才不背)。如果有精力,背一背市面上其它的题也可以。

英语

单词是最重要的基础。单词我开始的比较早,从寒假回来开始背的。我是用的考研5000词,是一本绿皮书。这本书我一共背了大约2.5遍吧,第一遍总体背一遍,第二遍再回过头来背一遍然后顺手将自己模糊的单词圈出来,最后0.5遍只背自己圈出来的单词,时间的话我就是早上背40min左右,然后中午或者晚上再抽出30min来背一下。我没有刷过单词课,我觉的没什么必要,看课时间比较长而且还不一定能记住,还是自己硬背下来才是自己的东西。

数学

建议大家尽早开始,我是三月底开始的一轮复习,到最后都感觉时间有些不够用的。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跟着老师动笔去算,跟着算一遍都不一定能掌握这个知识点,何况只听,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那是你的自我欺骗。时间充足最好能完成三轮复习,至少也要两遍,每一天都要动手去做题,保持做题的手感。我自己是高数线代花费了近两个月整理了一套知识框架,建议大家在完成一轮复习的时候也按照自己的习惯整理一套知识框架,这样不仅在往后的复习中便于你查找知识点,而且会让你的基础更加的牢固,我认为这个时间花费的是值得的。至于跟哪个老师我觉得都可以,关键是你有没有从始至终的坚持下来,最忌讳的就是频繁的换老师,这说明你没有学习的耐心,一旦你失去了耐心,你就很难去真正掌握知识点。

还有就是学习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做错的要反复做,温故而知新,总体来说,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底到9月初):

因为是跨考,所以相当于看书的时候都是第一次接触的,第一遍看书大概从四月中旬开始,到暑假结束。花了4个月,有一点拖沓,因为中途也有搁置过学习去写课程论文去考试之类的。暑假也给自己放了半个月的假。所以算起来有效的看书时间大概是两个半月,而且保证每天有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我在看第一遍课本的时候,按照老师的建议做笔记,做点题大概写了30个作业本,做了300页A4纸的笔记,几乎是抄书了。但是我认为这对基础差的人是很有必要的,你读书不一定能读得进去,但是如果你写下来,是至少会过脑子的。这里插一句话,大家做笔记做题也好,可以在网上买打印纸,我买了1000页,也就花了50块,算下来比作业本划算多了。而且A4纸做笔记很方便,用一个文件夹可以随时归类。

第二阶段(九月初到十月中):

我在这个阶段做题我也做了差不多一个半月,囫囵吞枣的,其实质量不高,我当时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十五页辅导老师给的题库。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每天的学习量和学习内容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否则很有可能到时候的复习时间会不够。只有心里有数,按部就班的做你猜不会着急,才会有信心。

高代在强化阶段我首先不是去做题,而是看了辅导老师的强化讲义,一边看书,每天也是看10到15页,强化讲义内容不多,两百页,要看完很快,但是必须反反复复看,因为高代的小定理和小结论太多,不经常看很快就会忘记。强化阶段我看了2遍讲义,后来就去做真题了,但是做了一些感觉自己完全就没有题感,那个时候已经十月将近十一月了,特别着急。但是为了让自己找做题的感觉,我又做了习题集,所以我两个多星期迅速的就把题集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再去看真题,就有信心多了。

第三阶段(十月中到十一月底):

到了第三阶段基本就是冲刺阶段了,这个时候我是一天一套老师给的北航真题,整整做了3个星期做完的,做完以后迅速归纳,将不同类型的题目整理起来,我还做了个每年的题型一览表,可以清晰的看到近年来热门的题型和学校的出题方向。这个其实是一个讨巧,对于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同学来说,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如果你都没学好,又不知道学校考什么,就非常吃亏。当然,假如你学得不错,这一步做起来也很轻松,至少让你有个底。再者就是,做归纳的时候,其实相当于把真题做了第二遍,归纳过后,真题的题型和做法就更是了然于心。

专业课

我的建议是6月—8月中旬过高鸿业宏微观课本,按照自己的时间计划规定自己一天看多少节,在八月中旬最迟八月底将书本精细地看完(对照视频,第一遍就要弄懂,看的时候对照核心笔记将重点着重看下,方便后续的二三轮复习,然后每学完一章对应地做课后习题,第一遍看书时最好一字不落地过一遍,课后习题最好每题都写在纸上,尤其是计算题。看核心笔记时整理好下一个阶段要背的名词解释和一些基本的简答题。8月—10月初对照核心笔记重点再复习书,每天要留一下午或者其他时间段几个小时时间再对照核心笔记复习重点并进行背诵(重点是指章节的名词解释和基本的简答题)可以把南大官网上指定的课本参考书补充地看看。10月初—11月中旬做真题,真题最好做一遍(20年可以两天一年真题,不会的回去背书),记得更牢一点同时前一阶段的重点背诵需要继续滚动背诵(自行安排是早上还是什么时候,言外之意留一个下午或者上午整的时间做真题,然后早上早起或者晚饭后零散的时间背重点,这个阶段任务有点重,大家坚持、加油。)南大真题每年重合率很高,真题要好好利用真题。11月中旬—考前,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计算题重复背诵和做,自己做好计划,滚瓜烂熟!考前20天可以看看热点、模拟卷。南大专业课有转型的趋势,看20年的卷子就很明显,所以要方方面面兼顾到,你以为的重点他有些没考,但该掌握的重点必须要掌握,不管他考没考,20年也考了以前真题都没考的知识点,大家要复习好,把能拿的分拿到。

经验分享

很高兴一战成功,顺利考上北航,我的文采不是很好,但还是想用粗糙的文字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备考的小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说说我的择校历程,我因为不想从事本科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很想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本着年轻就应该多闯荡的心理,我决定报考北航的数学专业,专业课主要是609和891,在北航有考相同科目的同学也可以参考我的经验。下面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择校方法:

很多同学在择校时很犹豫,可能是因为自己现在的学校不好,因此对自己丧失信心,考研择校时不敢去追求理想的学校,这大可不必。你的本科学校如何,是由你的高考成绩决定的,而高考成绩首先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考定终生"自然也就不能百分百断定一个人的水平和实力;其次,即使你真的是学习基础不太好,那么现在抓紧时间确定下目标,好好努力,充分准备,正常发挥,也未必就不能鲤鱼跳龙门,任何时候学习和努力都不晚,只看你有没有决心和梦想、想不想改变自己和命运另外不可否认,211、985学校的本科生,从整体上看综合实力相对而言的确要高一些,但其实大学是怎样过的大家心理都清楚,你的学校很好不代表你大学四年就定学到了比别人多的东西,反之亦然。所以,既不要因为本科学校很好就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也不要因为本科学校很差就妄自非薄、看轻自己。不要因为现在的学校而降低了你自己的档次和追求,这一点对每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母校的人而言都应铭记。至于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这个问题,我想说除非你是处于对该专业知识本身的热爱或者决定以后读博的学生以外,学校对你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专业排名的重要性。另外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个研友,尤其是自制力不高的人。或者报班,很多人排斥报班,但现在的大趋势仍然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报班的,但前提是不乱收费,专业、正规的老师讲课的辅导班,我自己因为跨专业,跨的还很广,于是经学长推荐在考研公众号考研翘楚报名了xx的在线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班,专门针对我的专业课给我讲解知识点,感觉讲的很到位,我复习效率蛮高的,推荐大家可以试一试。

另外在复习上一定要有一个计划,月计划或者周计划就可以了,个人更加推荐周计划,不用写的太详细,写一个任务清单就可以了。

复试

联系往年本校考上的学长学姐,我当时是在新祥旭报了个一对一面授班,他们的建议往往也是很宝贵的,你可以知道往年考试的重点,同时借鉴他们的复试经验,还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导师,这对你选择导师也很有帮助。一定要主动联系老师,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请求老师和你见一面聊一聊。老师是对复试最了解的人,他肯定会给你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你一定要主动去问,老师一般都会解答的。我就是通过自己的主动争取和老师见了一面,老师专门指导了我的复试,虽然最终我没有进入这位导师的课题组,但他的指导还是很有用的。复试过程中不要紧张,要气定神闲。

寄语

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负,我们都是追梦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