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2
1. 工厂管理--古典管理阶段:工厂管理的关键理论基于科学管理,以生产管理为主,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科学管理以经济人为对象,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则,强调工厂应以制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工人应采用科学方法取代过去的工作方式。效率观被爱默森提升为以组织手段提高效率,库克进一步推广到非工业组织中传播效率主义。统计方法、数量模型及计算机的应用或普及,使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开始向管理科学方向发展,产生了决策理论、运营管理、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为管理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组织管理--当代管理阶段:梅奥的霍桑实验是管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梅奥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认为,对金钱的需求只是工人想要满足的需求的一部分,工人的大部分需求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谐、归属。既然人是一种社会人,且在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就必须着眼于社会和人的技能,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在之间达成平衡,应关注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学说应运而生。但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一种极端观点,即把人际关系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根据这种观点,只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生产率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这种极端的人际关系观混淆了管理的起点与目的。为了还原管理学的逻辑起点,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而来的行为科学理论沿着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3. 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阶段:在组织管理理论日趋成熟之时,学者们注意到:虽然管理学已建立在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之上,但员工却被局限在单个组织中,被作为组织人来看待。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已成为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知识和技能成了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下,管理学也向着后现代发展,企业员工不只是简单的被管理者,更应该是自我管理者。面对复杂的组织情境,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具有所谓的普遍适用性,这就要求管理学运用不同的社会历史因子来考察在不同语境下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人被看成是符号动物,管理学也开始强调人的非理性,而否认人的理性,从而形成了后现代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把人视为文化人。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抛弃了传统人性的理性观,主张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组织效率。因而,人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主宰,并谋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