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装配式建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装配式建筑?

早在1910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出版的《住宅工业化》一书,对住宅单元的标准化预制、装配和应用前景登进行了详尽阐述,主张采用批量化的工厂预制构件经济、高效生产住宅。

装配式建筑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筑产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建造方式从传统的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从事大量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转向机械化、工厂化生产方式的客观需求。这也特别适合于民用建筑需求旺盛、劳动力资源短缺或成本较高、机械化程度发达、社会财富积累丰富、建筑品质和社会效益备受重视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建筑营造方式的重大变革。   

1、提高工程质量

传统现浇建设方式仍然依赖大量的手工绑扎钢筋、支拆模板、抹灰铺贴,施工偏差大,质量通病多,人为因素影响明显。而装配式建筑将大量的部品部件在工厂流水线上施工,操作规范,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现场部品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由产业工人专职施工操作,建筑品质显著高于现浇方式。

 2、提高生产效率。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施工机械和自动控制程度高,构件加工工期更为可控。现场主体结构施工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同传统钢结构时间相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较现浇方式时间略长,但结合穿插施工等工艺,尤其是结合装配式内装修等工业化技术,可以实现较传统现浇方式缩短综合工期25%~30%。

3、降低建造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施工污染。相对于现浇方式,装配式建筑可节水约25%,降低抹灰砂浆用量约55%,节约模板木材约6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同时可以减少75%以上的建筑垃圾,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减少碳排放。

4、减轻劳动力资源压力。以工业化的方式减少大量手工作业,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减少了约30%的现场用工数量,更便于施工管理和技术培训,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不具备大量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客观条件,但是在发展钢结构方面客观条件已经较为成熟。

2016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8.08亿吨,其中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粗钢产量约7%左右,远低于美日等国家30%~50%的水平,而钢结构建筑中住宅建筑占比不到5%。钢结构行业“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目标是2020年全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超过10%。2019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9.96亿吨,较2016年已增长23%。在钢产量和钢结构用钢量占比同时增长推动下,我国钢结构建筑将迎来快速推广期。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不仅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之一,也是当下中国钢铁产业消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客观需求。 

目前经济形势和科技发展给予了预制式(装配式)建筑很好的成长土壤。而装配式的应用空间也越来越广泛,建筑类别也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建筑业在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业化浪潮里的定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