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缅文化交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01
在缅甸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中缅友好的神话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龙公主与太阳神相爱,结果生下三个龙蛋:一个破裂后,生出一块晶莹的宝石,于是成了缅甸的特产;一个孵化为一个女孩,由众神仙护送到了中国,后来成了中国的皇后;另一个孵化为一个男孩,后来就成了缅甸的国王——骠苴低(骠biāo,苴:jū)。这一神话说明,中缅两国人民都是太阳神的后裔,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此后的中国皇帝是龙的后人,与缅甸有亲缘关系。所以,缅甸人称中国皇帝为“乌底巴”(缅语“乌”就是“蛋”,“巴”就是“生”,“乌底巴”的意思就是“同为蛋生”,也就是“一母所生”),称中国人为“胞波”(缅语意思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或“瑞苗”(缅语意思是亲戚)。

缅甸,在中国史书中,汉称“掸国”(掸:shàn),唐称“骠国”,宋称“蒲甘”,元称“缅国”,自明代起始称“缅甸”。中缅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共同国境线,山山相依,水水相连。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都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是大盈江和龙川江,萨尔温江的上游是怒江。1957年底,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访问缅甸时,写了一首题为《赠缅甸友人》的诗,诗中写道: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如流水。

这朴实亲切的诗句,正是中缅胞波情谊的生动写照。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