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 办淡 是做什么事,不是过节,请很多人吃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3
一般写做“半旦”。福州郊区、闽侯县等处盛行的一种民俗村庆,受邀而来的亲朋越多,主人越有面子。
“九月起,不买米。”这是流行在福州闽侯县上街一带的一句民谚,说的是,进入九月,当地盛行“半旦”之风,大家你请我我请你,家里不用买米了。不同的村,“半旦”所定的日子也各不相同,不同村的亲朋好友就相互请来请去,不收红包不收礼(不过现在受邀请的朋友也有送一些小礼物、水果什么的,所以,“半旦”时节,在村口就有一些专为此日卖水果的)。
我老家是福州郊区的,小时候家里也有做“半旦”,也跟家里的大人去别家参加过。主要记忆就是觥筹交错,吃吃喝喝。O(∩_∩)O~

————以下摘自百度知道“福州的,什么是办旦?”
做“半旦”的溯源
  “半旦”起源于何时?为什么要过“半旦”?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于10月24日采访了对我县民俗颇有研究的县文化馆副馆长潘仰光。潘馆长告诉记者,“半旦”其实是“半丈”,又叫“半诞”。“半旦”只是福州话的音译。所谓“半丈”,乃“五尺”也。“五尺”是福州方言谐音“有吃有喝”的意思。我县各村庄多是先祖从中原地区迁来定居一地繁衍而来,因而常是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同姓的人把迁到本地的第一个先祖奉为神。每年在这个先祖的生日这一天,全村人共同祭祀“神诞”,以保平安。同时,也祭土地,以庆丰收。
  做“半旦”的风俗在我县源远流长。在宗亲观念强烈的年代里,做“半旦”时一般都是由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组织族人在宗祠里共同祭祀祖先。做得隆重的还将祖先的神像迎出,在全村的主要道路上巡逻一番,最后再迎回祠堂。长长的迎神队伍一路上敲敲打打,各种民间舞蹈表演穿插其间,热闹非凡。这时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在沿途设下香案,待迎神队伍经过时,烧香、烧冥纸、燃鞭炮,以祭拜祖先,乞求平安。如今,在宗亲观念较强的村子里,这种活动仍有组织。不同的是,在游行队伍前加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标语,以避“搞封建迷信活动”之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过“半旦”与初衷已大相径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3
你说的:(半淡)是民俗中的一个节主要是在闽侯。没有一个固定时间。是一片一片轮着办。请大家来吃饭喝酒。主人家来的客人越多越觉得有面子。追问

谢谢!我知道是请人吃饭,人越多越好,只是想了解民俗的起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