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什么不垂直管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26
从2016年10月29日到11月4日一周多时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分别前往了上海、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除调研地方经济形势,宁吉喆此行的一个重要议程,是推动地方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宁吉喆在黑龙江调研时表示,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根本在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构筑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体制机制。
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
10月30日,宁吉喆在吉林省统计系统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稳妥扩大地方垂直管理改革试点范围;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地方垂直管理改革试点的指导。
据悉,参加这次座谈会的还包括北京、河北、福建、山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省(区、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政法司、人事司主要负责人。
吉林省作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行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将全省市(州)、县统计局从地方政府序列上划为省统计局的直属机构,相应的构编制、干部管理权限、经费也全部上划至省统一管理。
据吉林方面的总结,试点10年来,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增强了,树立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地方党政领导从过去单纯重视统计数据而轻视统计工作,向重视、信任、依赖统计工作并关注统计事业发展转变。
宁吉喆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领会推进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重要性,这是推进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根本举措。
中央对此也高度重视。今年10月11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
该会议指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不受侵犯,确保各类重大统计数据造假案件得到及时有效查处,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统计机构垂直管理有利于解决很多数据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一个油田在当地可能被算一次GDP,到了总部或会再算一次。
为全国统一核算GDP创造基础
随着统计垂直体制的改革加快,GDP统一核算有望迈出重大一步。
此前全国GDP统一核算已经有重大进步。比如浙江等地,已在实行省级统计局核算市GDF,市统计局再算各县GDP,县统计局不再核算GDP。这样的好处是,各县GDP之和与全省GDP一致。
而全国GDP统一核算已经有了初步方案。2014年国家统计局向各地下发了统一核算GDP的征求意见稿。此后2015、2016年国家统计工作会议也提出了统一核算GDP的消息,但仍未全面实施。
不过,整体而言,地方统计垂直管理改革将有利于全国统一核算GDP的工作推进。
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地方实施统一核算GDP后,可以为全国统一核算GDP创造基础。
根据了解,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高于全国GDP总量的局面始终没能改变。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各省GDP之和分别为63万亿、68.4万亿、72.35万亿,相比全国公布的GDP分别差4.19万亿、4.83万亿、4.68万亿。
叶青介绍,现在统计已经实施了直报(国家),但仍要解决源头真实性问题,“而从各省实现统一核算GDP,再推进到全国统一核算GDP,工作需要一步步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一些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都是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局依据这些数据,可以测算规模以上工业数字。 但是规模以下的企业,特别是成千上万服务业公司,暂时还不能实现数据直报,这些数据还是只能依靠估计。
多位接受采访的地方统计局人士表示,短期内各省统计局不可能上收到国家统计局,因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见是,统计体制仍实施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蔡志洲则认为,除了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衡量数据真实性的途径正在增多,“全国营业税改增值税步伐在加快,有了增值税,用以推算GDP就比较方便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