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为什么被称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3

周朝时,无论是丰收或饥荒,政府向人民征收的税赋只是收成的十分之一;假使没有重大的天灾人祸,自给自足应也无多大问题。

不过,由于“周室既衰,公田不治”,故鲁宣公颁布“初税亩”,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日益衰弱

再加上春秋末期征战不休、土地减少、人口外移、壮丁从军等因素,因此代表农业经济的“井田制度”,已不能解决民生问题,势必面临废除的命运,农业也不得不改革。

于是各国致力于农业的改革,最显著的成就是发明铁器,以开拓耕地的生产面积,增加农作物的收成。由于冶铁技术的创造和发明,使得铁工具得以普遍使用。

在铁器普遍使用的同时,牛耕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再加以水利工程的兴修,并且春秋战国间,主要手工业如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工、煮盐、纺织等,都有长足的进步。

因此,由于上述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得战国时代各国经济富庶、丰衣足食,造成城市商业的兴起。

城市商业的兴起

战国时代,“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的景观随地可见,与春秋时代截然不同。更显著的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不少古代世界罕能比伦的国际都市。


齐国都城临淄

当时的国际性城市临淄有七万户,不下四十万人;一般大邑有万户,不下五六万人;以工业革命以前的标准来说,的确是大都市。

像这种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在周朝是无法想象的。同时,因为这些城市不仅是贸易中心,也是消费之地,所以也促成了商业活动的兴盛。

地主、官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商业市场有很多联系;他们剥削所得的多余农副业产品,也需要通过市场换取大量的奢侈品,而这时贩卖奢侈品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

由于商业市场的繁荣,因此商人地位大为提高。例如范蠡、子贡、弦高、吕不韦等,皆是以经商致富的大财主。


《东周列国·春秋篇》弦高剧照

范蠡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在陶邑从事经商,其富可敌国;子贡善于经商,时常带着礼品聘问各国,“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并曾游说齐、楚等国,促使吴救鲁伐齐;郑国商人弦高,以其智退秦军,保全郑国免受秦军侵扰。

商人中以吕不韦最为著名,《战国策》中有生动的记载:“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由此可知商人地位,由早期的商贾角色,变为能左右国家命运的谋士了。

商人地位的提升,一部分来自城市商业兴起繁荣所致,一方面也是由于周朝封建制度的瓦解所带来的影响。


吕不韦剧照

封建制度的瓦解

由于周朝有封建宗法的存在,因此不论全天下或诸侯国,都分别等位,各有隶属,分任百事。

然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权力衰微,大夫专权僭越,宗族人口不断繁衍,因此诸侯已无力再分封,甚至到了无土可分封的地步。

于是春秋后期各国有些卿大夫就趁机夺取国家的政权,例如鲁国的三桓、晋国的六卿、齐国的田氏,都积极招揽人才,为以后的篡夺王位作准备。至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正式迈入战国时代。


三家分晋

此时七国列强争霸,周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为天下之共主,但所统治的范围只有王畿周围的蕞尔小地,不但无法实施封建宗法制度,甚至本身的国家命运也岌岌可危,随时有被侵略的危险;再加上原来在上位的人荒淫无度,因此,周王室彻底丧失了地位和权力。

至此,封建制度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士”阶层的兴起,也带动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代,因各国政情不同、国君好恶亦有别;于是各阶层的士,或著书立说、或游说诸侯,皆希冀自身之学说思想能为世所用、显扬于当时,使得百家争鸣的局面如蜂起,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学术思想时代。

战争形态的改变

战国时代的战争型态,无论是作战方式、使用武器、战争规模等,皆比春秋时更加激烈,所以死伤也更为惨重。


商鞅剧照

战国时代的战争有一个特点,就是战争双方都奖励斩杀敌人。商鞅在秦变法,具体规定了斩一首可以进爵一级,要做官的可以赏给五十石俸禄的官,所以鲁仲连说秦是“上首功之家”。

据梁玉绳《史记志疑》的统计,战国时代秦国在战争中所斩得的首级,共有一百六十万之多!战国时代战争的残酷,和死伤惨重的情况,真是令人目不忍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