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袍的差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特点就是比较长,身长袖也长且比较宽大,两侧均不开岔,只留浅口,大襟右侧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必须系腰带;领口高,冬天可以御寒,夏天防止蚊叮虫咬。女士长袍紧而束身,显示出其苗条健美,男子为蓝棕色,女子红、粉、绿、蓝、绸质袍,年老的为蓝色、古铜色。夏季所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鄂尔多斯男子在穿着新衣时要举行仪式并吟诵祝辞:原吉祥如意/为你成吉思汗的兵丁/试穿新装时/扣上黄金纽扣/以奶食行涂抹礼时/愿你衣领上/鹏鸟高歌鸣唱/愿你双肩上/二龙腾飞/愿你把大衣襟/装满珠宝/愿你紧束腰带/挂满金银/愿你前大襟/牵了马驹/愿你后大襟/引来羔羊/愿新衣的主人/凡事如愿以偿/永远平安康泰!
察哈尔蒙古男女均穿开衩长袍。长袍分为有马蹄袖或无马蹄袖两种。马蹄袖又名“图如”,根据穿着对象和季节的不同,有大小之别:搞家务的妇女和老年人的马蹄袖小一些,年轻人和放牧人的马蹄袖则大些;夏季长袍的马蹄袖小,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大。一般来说,察哈尔人在夏季穿衬衣、长衫、夹袍和单、夹布裤;冬季穿白茬皮袍、吊面皮袍、山羊皮答忽、皮裤或棉裤;春秋两季则穿吊面羔皮袍、棉袍、粉皮裤(去毛皮裤)外加套裤。
阿拉善蒙古人的长袍不分男女均钉单道扣袢儿,共钉5道扣袢儿,无马蹄袖。在长袍的领子、大襟、 袖口均以库锦或绸缎为沿边儿。男子穿有开衩的宽下摆长袍,靠下腰系腰带,背后打褶。妇女则穿无开衩短下摆长袍,靠上腰系腰带,下摆与靴靿要齐。阿拉善蒙古人的蒙古袍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称呼。冬季穿白茬皮袍和吊面羔皮袍,名曰“乌齐得勒”;春秋季穿以布帛为面料的棉袍,名曰“厚层拉布希格”。夏季穿以布帛为面料的夹袍,名曰“薄层拉布希格”。
土默特蒙古穿着的蒙古袍主要以无开衩的为主,男子冬季多穿无开衩蓝色吊面皮袍,腰系红、黄、蓝色绸带,上悬褡裢和火镰,餐刀,外套马褂,头戴毡帽,顶缀红缨,脚蹬香牛皮靴子或矮勒蓝布靴子,有时也穿棉袄或羊皮大襟短衣,脚穿单脸或双脸布鞋。已婚妇女头盘两半头,戴两半头帽,身着无开衩棉长袍,不系腰带,脚穿布鞋或绣花绸缎鞋,有时也穿高底单脸鞋。袜子不论男女均用白布自制,无赤脚穿鞋之俗。
巴尔虎蒙古人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靠下腰系腰带,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靠上腰系腰带,以袍子上部贴身为美。陈巴尔虎人穿有开衩长袍,新巴尔虎人则穿无开衩长袍。巴尔虎人所穿的长袍“特尔利克”均要镶宽沿边儿,袖口为大马蹄袖,妇女长袍的袖子则以膝齐长为美。在所有蒙古族部落中,巴尔虎蒙古人的蒙古袍从整个款式风格上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部落服饰的传统风格。
科尔沁蒙古的蒙古袍的主要特点是窄下摆有开衩的长袍。以科尔沁巴林袍式为例:科尔沁巴林男子春秋季主要穿有开衩的棉袍、去毛皮袍和夹袍。男子长袍有马蹄袖和无马蹄袖两种,妇女所穿长袍无马蹄袖,妇女也无系腰带的习俗。此外科尔沁巴林人所穿的长袍在镶边装饰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和巴林一带在皮袍上镶青色宽沿边儿,而棉袍、夹袍、单衫不作镶边装饰,绸缎长袍则镶库锦沿边儿。
乌喇特蒙古男袍以深蓝、深棕、青色布帛为面料,冬季穿白茬皮袍或吊面皮袍,春秋季穿吊面剪茬皮袍或棉袍,夏季穿夹袍,无穿单长衫的习俗。他们把皮袍称为“得勒”,把棉袍和夹袍称为“特尔力克”。他们的腰带多为桔黄、浅绿、紫红色绸缎和茧绸,系法类似察哈尔蒙古,稍向上提袍。
乌珠穆沁人的长袍,以自己特有肥大的款式风格和绚丽多彩的组合镶边工艺,在蒙古人的服饰中独树一帜。他们在冬季主要穿高领宽沿边儿、肥大而无开衩的熏皮长袍。这种倭缎般柔软的烟黄色熏皮袍,由于其皮子用酸奶熟化,用特制的刮刀划鞣、用秋季马粪熏制而成,所以具有防水、防蛀、防污和久穿不变型、美观大方等优点。此外,他们的长袍在面料色彩方面讲究鲜艳华贵,在镶边工艺方面讲究绚丽多彩。特别是镶边工艺,非常的精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