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土的个人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64生于四川广安
1983.9-1987.7,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本科;
1991.9-1995.6月西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年7月-2002年6月,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工作
2002年7月-现在,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工作
1994年由助教越级晋升副教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晋升教授。2002年7月调入苏州大学工作至今。
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76/SC1)委员(2008年~2013年);江苏省动物营养研究会副理事长(2009年-)。 草鱼肠道对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吸收,2000年,动物学报,46(1):52-57
草鱼对27种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中国水产科学,10(1):60-64
长吻鮠和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能力的研究,动物学研究,1997,18(3):305-313
草鱼肠道对10种必需氨基酸的跨壁运输量,中国水产科学,10(4):311-317
在《动物学报》、《水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中国水产科学》等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 1、《水产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2007年
作者:叶元土,陈昌齐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2、《鱼类营养与饲料配制》2013年
作者:叶元土,蔡春芳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PS:被问及“书中涉及的配方内容,别人还找您吗?”的问题时,叶元土教授说到:“要保证饲料质量不变,配方是随时在变的。常规原料是以这样一种模式在变,不同季节,不同成本,每个饲料厂采购的原料不一样,每个饲料厂还是会微调。只是说,大的框架不会变。但这里面的原料价格、蛋白都是要变的。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表,是可以使用的。水产向量元素如何匹配最好,这都是做实验做出来的,都写进去了。但这也是随时在进步的,也许以后再回头来看,我这个也是错误的。我们是靠产业吃饭,产业都发展不起来,我们怎么能生存下去。”--摘自《水产前沿》 200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叁等奖,题目草鱼人工饲料配方优化技术(证书编号JB030303801)
农业部,1999年度,丰收奖一等奖(编号1999007-03)
农业部,2001年度,丰收奖二等奖(编号2001-156-02)
农业部,2001年度,丰收奖二等奖(编号2002-156-02)
以及北京市星火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2010年,新中国水产业60年60人评出并由最新一期《水产前沿》杂志揭晓发布。叶元土教授当选,评价如下:
叶元土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实战派鱼虾营养专家,开放而低调,深受业者敬重。
简介: 1、2010年,在第14届国际鱼类营养与饲料研讨会上,学界大腕云集,国内知名鱼类营养与饲料专家叶元土教授忙里偷闲,被笔者“逮住”,就本次会议及鱼类营养与饲料领域理论与实战等问题,接受了水产前沿采访。
叶教授提出,氧化油脂、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与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鱼体伤害极大,这些都是目前阶段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原料价格上涨压力下,叶教授指出我们饲料业要从技术上应对各种原料的价格波动,做配方的思路要调整,以前讲配方要相对稳定,跟着原料、商品鱼的价格走,在保障产品质量稳定、饲料效果不变的基础上,让养殖户有钱赚。
2、叶教授在淡水鱼类营养研究以及饲料配方技术方面进行了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工作,长期活跃在饲料生产和水产养殖的第一线,在淡水鱼营养与饲料研究方面形成了系统而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成果。
“ 淡水鱼类饲料原料模块化技术分析”------饲料原料模块化处理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更加关注优质饲料原料的组合效果,将饲料质量建立在优质饲料原料的组合上,主要强调水产饲料配方的通识性和共性,可以有效控制水产饲料品种数量、有效控制饲料加工的成本,将有限的饲料成本应用于饮料质量的保障。
3、2009年,广州出现鳊鱼饲料风波,鱼体鳃盖出现畸形,由此,记者们纷纷电话咨询苏州大学的叶元土教授,经过叶教授的详细的分析与“解
惑”,发现此现象多半是由于养殖者加入了蚕蛹引起了,属于养殖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平息了一场风波。
4、2007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州飞禧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水产饲料营养与加工技术论
坛”在广州隆重举行,论坛特别邀请了台湾静宜大学及海洋大学终身讲座教授萧锡延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麦康森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元土教授等海内外知名专家。 叶元土教授作了“淡水鱼类体色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 的学术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