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5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既然题主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一定是有所依据的,那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的原因从主观层面来讲,一定是对自身来讲并不是最适合,这是其一;另外就是本身这个岗位的特殊性。

1,大部分数据下的否定选择某个岗位,有市场环境本身的因素,所以就有优化的空间,具体要看什么样的推动策略去优化了。

2,本身儿科医生来讲,难度在于,婴幼儿的疾病并非像成年人可以很好的沟通,再加上婴幼儿正在处于生长发展阶段,很多身体结构等并不完善,这就导致很多不确定性和不能仅仅依靠成熟的治疗方案,变化性很多。那么就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的医生。这就回到了第一点,也反映出目前儿科医生是紧缺的。

如此往复的循环并非好事。

第2个回答  2020-11-05

原因如下:第一、儿科医生工资没外科之类高但一样累。第二、会经常遇到某些家长的抱怨,“哎我们孩子都吃药两个小时了烧怎么还没退?你这医生行不行啊”“不行我就是要进监护室看我宝宝!”。第三、小孩子病情变化快,稍和家长没讲清后续发展就可能让你惹上麻烦。

做儿科医生其实比其他的医生更难在,它不仅考验医术,还考验你的耐心,爱心,亲和力,和小孩子的沟通能力。所以很多人做不了儿科医生。

第3个回答  2020-11-05

医生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十分吃香的,不少父母更是鼓励自己的孩子报考医学专业,日后好到大医院里面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虽然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挤破脑袋都相当,但是大多数医学生是不愿意做儿科医生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统计,我国一直以来的儿科医生都十分短缺,基本平均每0.43位儿科医生就需要救治一千个儿童。可见,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有多大,但是儿科医生缺口如此之大是有原因的,正是由于儿科医生缺口大,每位儿科医生每日要接诊的儿童病患就特别多。

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儿科医生最繁忙的时候,基本上一家医院每日平均就需要接诊四千名儿童病患,假设每位病患接待五分钟,每位医生即使加班加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都忙不过来,长期坚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大多数儿科医生的身体都感到吃不消,因此很多身体素质不够好的儿科医生都退居二线了,这样就使得儿科医生的大缺口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另外由于过去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父母对下一代的健康问题都特别关注和关心,如果孩子的健康状况在儿科医生手上恶化,很多家长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儿科医生的身上,因此儿科也是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最高的科室,这就使得本来尽心尽力救死扶伤的儿科医生难免心寒,更让作为后来着的儿科专业学生望而却步,从而使得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越来越大。

第4个回答  2020-11-05

今天,北京儿科副高职称的齐医生辞职了,他的技术并不比主任差,甚至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远道来请他看病。人品极好,但却选择了辞职,去年,深圳儿科“大 V”裴洪岗选择了辞职。在他写的《我辞职了》里提到,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辛苦,医患纠纷高发,风险大,还穷。所以如果有别的可选,大多数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这也是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儿科医生工作面临“三高两低”

近几年,各大医院儿科急诊停诊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

2015 年 12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急诊儿科因人手短缺暂停服务,入职的8 名住院医师中有 4 人离职;

去年冬天,上海市新华医院贴出通知:“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 6 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

与此同时,北京、南京、广州都有医院因儿科医生紧缺而被迫暂停急诊、甚至关停儿科。

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表示,儿科医生工作特点是“三高两低”,即:高风险、高投入、高难度、低满意度、低产出。即使不是业内人士,也都知道儿科医生压力大。因为儿童疾病通常起病急、变化快、进展迅速,医生与患儿难沟通,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都可能成为儿科医生的压力源。所以不少医生在选择科室时,儿科都不是首选。我们医院曾有一位医生,被医院安排去儿科,宁死不从,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最后终于成功去了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所一项调查显示,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是其他普通成人科室的 1.68 倍,但待遇却仅为其一半。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令不少医生寒了心,最终选择离去。现如今,每年 60 万的医学毕业生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最终穿上白大褂。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远离儿科,也就成为新医生们的“理智”选择。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选择离开?

网友一:

老爹是是儿科金字塔尖,全国学会多年常委的水平。我仅仅高中时期,因为被患者家属“断你儿子一条手”“废掉你儿子”之类的威胁,而必须找亲戚朋友保护我去上学,就经历了不下3次……因为家属闹事甚至找黑社会导致他去外地避风头也不下3次……收入不及隔壁整天喝酒泡妞混日子的肿瘤\骨科\心内等主任的零头。这是中国技术最好的儿科医生之一,你们体会一下。

网友二:

儿童的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依从性差、父母各种惯、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治疗起来比成人不知道难多少,七十多的老人因病离去,大多数人会选择接受,七岁的小孩离去,大多数人会拿刀剁我,总之 学起来难,诊断难,治疗难,恢复难,行医难!网友三:

最主要原因是钱少。钱少,上班不开心,大家才会意见大。我高中同班同学双鸭山大学医学院毕业,现在市儿童医院工作,副主任医师。这位同学说她这辈子还没住过六十平以上的房子!!!目前为了工作方便,在医院附近住,三十平。她说医院不但给钱少,还不准他们多点执业,严厉打击!副高和我所在医院的很多科室的住院医工资差不多………市儿童医院啊!全省的儿科疑难病最终都要往这里送的啊!这个待遇啊!

未来儿科医生的出路在哪里?

为了应对儿科医生短缺,现在各省市各大医院纷纷开始出台各项措施吸引儿科医生——

四川省出台政策,提出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至少达到本单位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的1.2 - 1.5 倍;

广东省人大代表提议从现在开始给儿科医生涨工资;

去年开始,浙江省先后出台了儿科医生护士待遇、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儿科人才培养等相关有利政策。

除了政府和医院对儿科医生的优惠政策外,现在儿科医生可选择的余地也大了不少。许多儿科医生离开体制后,选择了自己创办诊所,或是加盟私营门诊。裴洪岗也曾透露,辞职后他将会做一个自己能主导的诊所,践行 " 医生 + 科普" 的医疗理念。

此外,在“二孩”东风鼓动之下,现在不少私人医疗机构正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 2016 年,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就出现了多家儿科诊所。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旁边的一家私营诊所,医生的挂号费高达 1200 元。医生不仅有了充裕的时间去了解患儿病情,与家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劳动获得体面的收入,这也是当今中国医生的终极梦想。

此外,在“二孩”东风鼓动之下,现在不少私人医疗机构正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 2016 年,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就出现了多家儿科诊所。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旁边的一家私营诊所,医生的挂号费高达 1200 元。医生不仅有了充裕的时间去了解患儿病情,与家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劳动获得体面的收入,这也是当今中国医生的终极梦想。

国家的扶持,公立医院的优惠,以及私人诊所的优渥待遇,由此可见未来儿科医生的地位和待遇将会大大提高。相信儿科医生的美好未来也将是指日可待。

第5个回答  2020-11-05

其实学医学儿科都很好,但是目前的环境当医生,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就很不好了。


1.比成人科室更容易遭受暴力,因为(真心求医的)患儿家属不能接受患儿的病情聚变,乃至死亡,一定觉得“进来时好的,怎么出去死了,一定是医生的错”,媒体也更容易对他们倾斜而丧失客观评价,转而舆论攻击医生。

这几年还多了很多医闹,甚至有借医生的小疏忽、和已经治疗不了的小孩来敲诈医院医生的这种行为(偏偏其犯罪成本很低),所以儿科的风险是直线上升。



2.小儿科室赚钱少:小孩因为自身娇弱,一般不轻易做大检查,放射啊活检啊都少,用药上量少,品种也不多,在中国诊费又是低的可怜的,又能赚什么钱呢?男医生要是入了儿科,经济真的挺困难的,尤其是前几年。

3.小儿病情复杂,时刻有可能转危为安,也可能转安为危;小儿不能自诉病情,多半要靠临床经验观察,而这需要耐心和时间;小儿耐受力不强,对治疗存在诸多反抗,心疼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辈更是无法忍受孩子的任何“被折磨”,转而侮辱、袭击医生。

4.心灵折磨: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反正我作为医生看到年幼/年轻的生命丧失的时候,心里会特别难受。虽然这些年见得多了,已经理性/冷漠了很多,但是在儿科这种情怀依旧很难避免。这种感情久了,对自己是种伤害。



5.对于有的人来说,熊孩子的哭闹声也是让人心烦意乱,无法忍受的

6.还有啊,儿科医生太少太缺了,而病人怎么都不缺,直接结果就是工作数量大大超负荷,而何况每个儿科患儿都需要比成人多付出三倍以上的心力,时间久了,积劳成疾,自己身体就病了。中国医院还提倡带病上班。想说,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更不会有人爱你了。

7.儿科医生不赚钱,但是儿科产业却极其赚钱,既然这样,如果不是极度追求平稳为啥不去加盟儿科相关产业呢?奶粉,尿不湿,儿科专用的一些东西等等,我认识的一个相关产业的hr就经常问我有没有儿科医生要去做他们的销售经理,说实话对于计算机或者金融什么的可能差点,对于小医生很诱人,而且全是阳光收入,而小医生的灰色收入还遥遥无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