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口语交际 我该怎么办 教学实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2-02
【课前活动】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
生1:老师,你为什么要戴眼镜?
师:因为老师近视了。
生1:老师,您为什么近视了呀?
师:因为老师小时候特别爱学习,总觉得时间不够,晚上还会偷偷地躲在被子里看书呢!时间长了老师的眼睛就近视了。
生1:哦!我明白了!
师:老师这种学习方式对不对呀?应该怎么学习?
生1:应该要注意姿势……
师:还有谁有问题吗?
生2:老师,您嘴巴上怎么有颗痣呀?(生笑 老师嘴唇因为上火结了个疤,看起来像是痣)
师:老师嘴上不是痣呢,是因为上火形成的伤疤。
生2:可是老师,您为什么会上火呀?(生再笑)
师:因为老师平常有点挑食,不爱吃蔬菜。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像老师一样哦!哪些同学不爱吃蔬菜呀?(生举手)嗯,同学们很诚实,那以后要多吃蔬菜哦,不然就会像向老师这样了!
【《语文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我在课前设置了这样一个对话活动,其目的有二:第一是熟悉学生,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缓解紧张的氛围。第二是作一个示范性的指导,使学生对交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使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了解口语交际的实用性,体验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必备能力。】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愿意和你的小伙伴以及老师交流吗?生:……
师:好的!你能说一说在和别人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生A:要讲普通话。
生B:说话时声音要宏亮。
生C:要想好了再说。
师:嗯,同学们对口语交际的要求了解的还是蛮多的,这节课老师对大家有以下要求:(课件出示)(1)话要说得清楚、完整、生动。(2)和别人交流时要有礼貌。(3)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指名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说话最完整?最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好吗?生:……
【口语交际课上要渗透的一个理念就是培养交际习惯,二年级的学生还太小,自制力和注意力都不太强,所以通过“比一比”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按要求去做,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一个人呆在家里的经历?当你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人敲门,你该怎么办?今天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该怎么办》(板书)。是这么一回事,有一个小朋友在生活中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吧!(出示四幅图)
2、观察图意,看图说话。
生:一个小朋友一个人在家。
师(引导):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
生2:一个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板书:独自在家)
师:第二幅图上说的什么?
生3:有人敲门。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得更具体生动一些?
生4: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
师:嗯,“突然”这个词用得好,很符合实际情况。(板书:有人敲门)
师:第三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5:小朋友在问外面的人是谁。
师:哪位小朋友还有补充?
生6:那个小朋友应该先放下手中的笔,到门后边问的。(板书:询问)
生7:老师,我想补充。那个小朋友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跑到门后边问:“谁呀?”门外边的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师:他说得怎么样?有没有谁有话想说?
生8: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他用上了“连忙”和“跑”这两个词,让我们好像看到这个小朋友听到敲门声后的反应,说得很逼真。
师:嗯,那你觉得我们应该表扬他吗?
生8:是的,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师:那好,老师请你给他送一个奖品吧!(生8给生7送了一个大拇指,学生都异常兴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生9:那个小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生10:老师,我觉得要先说那个小朋友的行动,他肯定先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搬了一个小板凳趴在猫眼上看外面那个人是谁。(板书:猫眼观察)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师:那你们能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试着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生11:……
师:哪位同学认真听了,有没有补充或评价的?
生12:他说的还可以,就是声音小了点儿。
生11:嗯,我以后一定大点声音。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
生13:……
生14:她说得很好,事情说得很清楚,而且还有动作和表情。
师:那你觉得应该要奖励他吗?
生14:要!(回答非常响亮)
师:那就请你帮忙吧!(生非常骄傲地给生13送去了奖品)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该怎么办》,故事的情境相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并说清一件事,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尽量说得详细,生动。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比较活跃,在互相补充的过程中把事情说得具体生动,还学会了正确客观地评价同伴。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真诚赞美不仅可以鼓励同伴前进,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也因为赞美,交际习惯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有同学发言的时候,其它同学听得都非常认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送奖品的孩子,给他们表扬别人的权利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殊荣”吧!】
4、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师:现在这个小朋友趴在猫眼上往外看,他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听说希望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非常善于思考问题,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热情地)愿意!
师:他看到的人可能是……?(板书:认识的),也可能是……?(板书:不认识的)
师:不管这个人是他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接下来他都要做什么?(板书:弄清身份)找谁弄清身份?
生16:找爸爸!
师:怎么弄清身份呢?
生17:……
师:弄清身份以后结合实际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如果这位叔叔是你认识的,你该怎么做?(板书:热情接待)如果是不认识的呢?(板书:自我保护)
【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要有条理地分析和思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引导下比较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发现同学们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很强。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或者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情形,展开合理的想像,小组成员相互补充,使故事更加完整、合理。
生:(合作编故事,教师巡回辅导)……
师:(集体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或成果拿出来交流,这样大家就可以分享你的成功,如果还有不足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帮你指出来,使得你的作品更加完善。编的故事完整、有新意,可得到“最佳故事奖”。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如果评价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被评为“最佳听众”哦!)
组1代表:……
师:哪个小组跟他们组有相通的地方愿意评价或补充一下的?
组2代表:……
师:那你们觉得他们小组可以获得“最佳故事奖”吗?
生:可以!(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大一号的拇指图片作为小组奖品奖给第一组)
师:还有哪个小组想要汇报?
组3代表:……
师:刚刚这个同学讲的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讲得好在哪里?哪位同学知道?
组3成员:他讲得很生动,而且加上了自己的想像,让我们就像在听一个作家写的故事一样……
师:嗯,你也说得很好,你应该得到一个“最佳听众奖”!你们小组也该得到一个“最佳故事奖”!(送奖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合作和互动,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在努力为把故事编得完整生动而努力,或倾听或思考或补充,真正发展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听方与说方的互动明显而生动。】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师: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这个故事需要三个角色:小明、爸爸、叔叔,剩下的那个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可以轮换进行表演,换另一个同学做观众,使你们组的表演更加真实,对话更加合理,好,现在开始吧!
生:(组内进行分工、表演)……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续编故事情景的表演。
组4表演:……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中,借助教材提供的图片,提供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用故事的分析作铺垫,用语言作引导,启发学生走入情境。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添加了动作、神态,增加了故事的表现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了一次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活动。】
四、感悟故事,说说体会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跟大家交流的?
生18:我知道了如果独自在家,是熟人敲门要热情接待,是坏人的话要学会保护自己。
生19:我知道了进行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一些什么问题。
生20:……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遇到问题善于思考。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所以啊,值得表扬的应该是你们每一个人。
五、课堂延伸,自主写作
师:刚才同学们的续编的故事和情景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下来。
【这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等一系列的形式,以生活化、灵活性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