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事不可为,选择有时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如果前方是险恶路途,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你是会选择迎难而上,还是会选择换条路走?

东汉是中国士文化的源头。

东汉后期的清流名士,为挽救帝国大厦的倒塌一次次努力。他们所坚持的刚正方直与理想担当,是士大夫的主流价值观。

而陈仲举则是这种浩然士风的代表人物。

陈仲举,名蕃,是东汉后期的名士和重臣,年少时就志向远大,曾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能事一屋?”

踏入仕途后,因德才兼备被赏识,官越做越大,其间也因直言屡次被贬。

东汉后期宦官当政,时任辅政大臣的陈蕃与外戚窦武秘密策动,意欲诛杀以曹节、王甫为首的一众专权宦官,不料走漏风声,众宦官抢先发动政变。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

其实陈蕃有很多次隐退避祸的机会,但他却没选择那条路。

他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

最终,他以身殉道。

陈蕃的故事引发了我这样的思考:

当人的内心有了坚定的人生信念,也就是说,你已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事,想实现什么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你的人生道路基本上已确定了方向。

然后,你的人生方向,将是你的人生必然要踏足的领域。

不管这个领域当下是怎样的境况,如果你发自内心的确定自己的理想就在那里,纵然前方艰难险阻,你也不会轻易放弃或转向。

或许这就是一个人信念感的力量。

但是,我突然在想,你确定了人生方向,最终可能会是喜剧,也可能会是悲剧。

而一个人的人生悲剧,与其说是由际遇造成的,不如说是由性格决定的。

陈蕃有一个挚友,叫徐穉,字孺子,是豫章著名的高士贤人。

陈蕃在豫章做太守的时候,多次希望徐穉能出来为朝廷效命,但徐穉始终没有出山。

徐穉或已看出了东汉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内有皇帝昏庸,宦官势大,党锢之祸;外有黄巾起义,烽烟四起,军阀割据。

乱世将至,当前形势下清流们想力挽狂澜,澄清朝野的理想终究无法实现。

所以,徐穉拒绝了陈蕃的邀请。

面对事不可为时,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选择,而这个选择有时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有人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不成功便成仁;有人选择隐逸山林,寄情山水,超然物外;有人选择暂时蛰伏,留待有用之身,等待再次出山的时机。

我们无法去评判哪一种选择更好,毕竟选择的结果不能成为衡量选择初衷的标准。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选择的理由, 值与不值从来都不在于结果的好坏,而在于所作所为能否无愧于心,不负己志。

就是这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