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主要是想说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民族企业该如何发展?主要是从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方面讨论,要理论一点的语言。。。。谢谢

第1个回答  2010-12-27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肯定它的作用,最主要表现在通过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吉利汽车能够在六年的时间内比较好地完成技术的跨越,当然是利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征。有后发的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崛起,有利于管理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民族产业。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会对民族产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打压,除了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产业安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由于全球化推进,导致大量的外资涌入对进入国主要的工业和流通产业造成了全面的资本和技术控制的格局。以中国为例,现在这个格局正在形成,否认这方面的危险是非常错误的。外资通过各种形式的购并,使民族产业的产品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民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跨国公司利用各种有行和无形的优势,挟全球化和信息化之力,已经在我国若干行业,如装备制造业、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等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比如装备制造业,已经收购的民族产业有西北轴承、京西化机,正在收购的有徐工集团、厦门工程机械集团、杭州前进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收购的有上海新华,正在收购的集大、北京合力士。流通企业有外资控股企业,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等等。计算机,英特尔、微软、IBM占据了主要的市场机构。在审计服务业,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外资所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其它还有饮料、啤酒等等行业。由于外国产品大量进入,导致中国产品传统品牌的急剧下降,我国对核心产业和相应的核心技术逐步失去控制的格局,导致了国家产业安全的风险。这从长远来和深层次上都会对我国政治和社会安定带来比较重大的影响。

第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全面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应该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对民族产业的促进作用和打压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肯定一个方面,否定另一个方面的存在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打压作用而质疑和否认对外开放的作用,重新闭关锁国,使用保护政策来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因为世界经济史表明,开放带来的适度对民族产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推行闭关锁国的产业安全观来保护民族产业,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停滞和社会的落后。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只看到促进作用,一味地强调竞争,不愿意看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对民族产业的损害。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跨国公司对我国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恶意的收购,导致民族产业的急剧地不正常衰败,破坏了正常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市场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巨大障碍。我们要看到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倾向在论坛上,在理论界、产业界都存在,前面一种倾向和后面一种倾向都有各自的表现,但是我现在觉得更多的倾向就是一味地强调开放,否认外资进入的负作用,对民族企业的打压,这是主要方面。今年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大量报刊上的主导倾向就是这样的,包括一些知名的WTO谈判的首席代表、知名经济学家等的观点,需要我们认真、科学地分析,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对民族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政策进行适当地调整。

第四,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我的基本看法是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政府、社会和企业这些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国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宏观上,政府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外资进入的行为进行规范,最主要的现在要尽快通过和实施《反垄断法》,并且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外资购并的安全港政策。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对产业购并、兼并的管制政策。其中有安全港政策,就是对已有市场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购并,如果达到比较高位集中度的兼并,政府管理机构会出台很多限制政策。如果市场集中度不太高,就可能比较容易通过这个项目,这就是安全港政策。我们也需要这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制定对外资购并相配套的产业政策和指南,区分各种情况,规定外资购并的审批程序和外资进入程度,并对民族产业给予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现在很多产业对外资开放,WTO五年过渡期过去了,开放的程度更大,但是跟外资进入相对应的民族产业在很多行业内还并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它还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政府采购等,也是政府要给民族产业支持的重要落脚点。 从微观上看,我们的民族产业要在真正取得发言权,真正赢得市场主动权,首先要做强、做大,不断地在竞争的环境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研发能力的提高,造就在市场竞争中的环境,用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赢得话语权,赢得全国人民的尊敬。高质量的国产货出来,政府的宣传,大家再去用,这两方面是结合的,缺了一个方面,这个事情就做不成,还是让外资产品垄断中国市场。 最后,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要提倡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舆论和风尚,要通过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使民族产业的发展,民族产业的产品达到与外资一样的认可程度,甚至很高的程度。媒体和这个研讨会在这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3-04-15
  演讲之初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用的手机都是那些牌子的呢在你们身边是用正品的人多还是用山寨的多呢大家能想到的是本国品牌的又有那些呢又有多少手机背面印着“made in china”,你们可以拆开手机后盖看看。 我想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我们所用的大多还是国外的品牌或者是出了名的山寨机对吧。并且不管是国外品牌的机子还是中国自己品牌的机子绝大部分还是印有“made in china”的吧。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制造的产品却更多的是国外的品牌而很少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下面就来讨论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青睐于中国创造的产品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自豪: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再看看这样的数据,我们又会感到迷惑:我们生产1台电脑竟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我们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费。近年来,大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换来一架空中客车A―380! 尽管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很大很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由于生产成本高企许多品牌早已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发展自己的产品人家掌握的是产业链的上游技术经销的是欧美国家的世界性品牌包括服装、日用品甚至包括手表和电脑利润率高的环节几乎都被欧美企业占领而留给中国企业的只有利润微薄的“加工组装”。 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去实现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是我们主要要讨论的问题。 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一·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六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其次我们再来讨论如何去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想尽早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1坚持自主创新是重中之重。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之一在不断地发生自杀事件后其使用军事化管理、超低薪和超时加班等问题被逐渐揭露暴露出了代工企业的管理漏洞。但是富士康只是中国制造大潮中代工企业在珠三角的一个缩影没资金、没技术、没品牌的“代工模式”以及过度依赖低廉将无法生存。而这些没有知识产权的代工企业将完全依附于客户丝毫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 透过富士康现象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摆脱代工模式增强自主创新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所谓  原始创新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独立自主地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  集成创新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说到自主创新,当然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其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发达国家,自主创新唱主角的都是企业。100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发明了生产流水线;航空领域中的波音,将金属疲劳知识应用于新飞机的开发,使喷气式飞机投入商业化运营;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发明了尼龙;计算机领域中的微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这些公司都是技术创新中的领头羊。现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所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 “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战争”。拥有品牌优势就可以占据价值链的上游获得超额利润。举例来说1952年由井深大和圣田昭夫合作成立的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半导体收音机产品日本没有销路因为日本人当时收入很低只能到美国去。圣田昭夫为了打开市场就自己背着收音机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市场上一个很大的经销商就告诉他你这个索尼什么名声都没有美国人都不知道你的索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所以你这个收音机最好的销售方式就是贴上我的品牌你来供货生产我能一下子给你10万美金的订单。10万美金在当时是什么概念索尼当年所有的流动资产也没有这么多。 劳动力是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统一模式。对于这些代工企业来说订单是生存的唯一来源没有订单公司圣田昭夫就与索尼在日本本部的董事会商量董事会和井深大一致同意要接这个钱。但是圣田昭夫思考再三拒绝了这10万美元的订单。他说我一定要卖自己的品牌要卖索尼牌收音机卖别人的品牌不是给别人打工嘛。所以二三十年过去以后人家问圣田昭夫你在商业史上、你在索尼发展史上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就是拒绝10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了索尼的品牌。 我国目前也在朝着自主品牌的方向发展着。就拿联想来说。作为国产力量骨干的联想集团近日推出了一款lephone智能手机上市之初柳传志就决心集全公司力量与iphone进行角逐开拓联想的智能手机市场。联想将lephone定义为针对中国本地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需求力求为中国人使用而设计以此争夺中国市场内的更多用户。这一举动不仅代表了联想公司的决心更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创新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 在当今的世界市场竞争中技术和质量的竞争是重头戏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是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在竞争中制胜的本质力量。全球市场无疆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主导力量靠的就是技术和质量。“中国制造”要想牢固地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下大气力提高质量水平。为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并构建以提高和控制质量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必须强化产品质量尤其是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体系有关部门应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种质量标准。要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生产经营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不能再出现像“三鹿”奶粉那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件了。 人因梦想而奋进,国家因梦想而崛起。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把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才能尽快让中国制造转变成为中国创造
第3个回答  2020-06-22
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第4个回答  2020-06-19

第5个回答  2020-06-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