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的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典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0

殷商的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典故

自夏到清朝几千年的历代王朝,如果让大家给暴君做个排名榜的话,殷商的纣王要是排第二名的话,估计第一名的交椅会永远空着。

说起纣王就会想到与他相关的典故,比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所以,留在我们印象里的商纣王是介个样子的:喜欢饮酒作乐、残暴淫荡、奢侈浮华、筑肉林酒池,信用小人,听信谗言,用酷刑残害忠良……

这样的商纣王,着实容易让人恨得牙痒痒,也被骂了几千年。

就是留给后人如此印象的商纣王,人缘是不是真的差到没有人愿意替他说句好话呢?不是,还真就有人说过商纣王的好,最具代表的远有孔子门下一个叫子贡的学生,孟子也为其发过声,近有开国领袖毛爷爷就曾客观地评价过他。

三位伟人的观点凝聚在一起是这样的:纣王是一个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并不不像大家传说的那样坏,而是有心之人故意将罪行加注在纣王身上。

纣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里先把历史的指针拨回到商纣王的少年时期。商纣王叫帝辛,父亲是上一代的商王,叫帝乙。

帝乙的正牌王后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是否为帝乙留下子嗣,所有史料里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历史却记录下了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微子启,老二叫仲衍,老三叫帝辛,就是后来的纣王。据说,纣王三兄弟是一个地位为姬妾的女子所生,但这个女子的姓名、生卒年月在历史上均没有记载。

“母凭子贵,子又以母贵”。所以,有人推测帝乙后来把帝辛的母亲册封为新的王后,把没有留下子嗣的老王后给废了。

殷商作为非常注重“兄终弟及和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在帝乙死后,老大微子启或者老二仲衍却都没有继承,反倒让老三帝辛继承了?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推断,老大和老二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还没有被册封为王后,身份还是姬妾,所生的两个儿子依然被视为庶出。

而帝辛嘞,则是在母亲被封为王后之后降生的,所以被视为嫡出,继承商王是符合商朝的继承制度的结果。

针对为什么继位的是帝辛,而不是他的两个哥哥,有观点更倾向于他与微子启、仲衍并非同父同母,而是同父异母,也就是说帝辛才是帝乙与正牌王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只是在同父异母兄弟里,排在第三而已。

做这个推断依据以下两点。第一点,从后来商纣王想废掉姜皇后改立妲己被群臣强烈反对未能成功,说明商朝的宗法是很严格的,不是因为帝王就可以随心而欲的!

第二点,微子启作为纣王的大哥,反过来帮西周打自己的弟弟能理解,但要说亲手去毁掉自家的祖业,那就属于反常喽,反常则必有妖。

这个妖在何处呢?就是微子启与西周走近的目的只有一个,他其实是想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来商帝国内部的王位易主,把帝辛赶下去,自己当商王,绝不可能制造“商断周继”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最是无情帝王家!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微子启的预料,最终造成了“商断周继”的结果。所以,无论周武王怎么邀请他,他都不肯在西周为官,内心应该是非常后悔和痛苦的。

帝辛能登上大位,绝不仅仅是因为血统原因,就像现在很多富豪从一众子女中选谁接班一样,绝不会把家业交给一个碌碌无为的孩子,只会优中选优。

据记载,帝辛是一位文无双全的帝王。从小就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而且骨子里流淌着殷商尚武的血液,且天生神力。因此,尤得父亲帝乙的喜欢,从小就按照未来接班人的标准悉心培养。

成年后的商纣王也彻底长开了,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他的描述都是:阳刚帅气,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勇武绝伦,能徒手和猛兽搏斗,并且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十分有才能。

正是这样的帝辛,最终得以成功登上了商王的宝座。随后,他也为自己的雄心壮志开展了一系列的大手笔操作。

为了扩大疆域,帝辛亲率大军对东夷用兵,花费了很大的力量,打退了东夷的扩张,俘虏了亿兆夷人作为自己的军队,纣对东夷的经营,也把中原文化逐渐推广到了原本不属于大商帝国的东南部落。

帝辛还决定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提拔了许多出身卑微的优秀人才。被提拔的人大多来自下层阶级,有的甚至还是奴隶之身。这一轮选选拔出来的人,最著名的有费仲、飞廉和恶来。

帝辛的这种做法,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其实就是一种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招致殷商贵族阶层反对,还惹得各地诸侯部落的不满。比如恶来本来是西岐的一个将领,你帝辛现在把他提拔上来,和西岐部落的老大姬昌同殿称臣,姬昌心里能得劲吗?

拿恶来举例,如果没有纣王的提拔,从级别上来说,恶来和纣王之间还隔着西伯侯这个级别呢!

帝辛千不该,万不该的去超前挑战所谓的“神权”,为自己和大商帝国埋下了大厦倾倒的祸根。

从现代在殷墟出土的一大推龟甲、兽骨也能看出,殷商时期的人类对自然界发生的很多现象无法探知,内心就充满了恐惧。

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就出现了事事、天天都要占卜,形成了鬼神文化,先是部落的首领授意有名的巫师把自己包装成“天意”的化身,就是天之骄子,再进而假借上天的旨意来管理自己的部落。

作为新一代商王的帝辛对祭祀天神很不上心,所以,他才会在祭拜女娲娘娘时,在女娲宫的墙壁上去题那首让远古女神大怒不已的讳诗。

为了让人眼见为实,帝辛又模仿了曾祖父武乙的“射天”做法。让人提前准备好土木偶人,把它们当做“天神”,然后拉弓射箭,射向那些偶人,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做人还是要靠自己,靠天、靠神、靠其他都是瞎掰。

这下闹大了,大伙一看纣王都不信鬼神了,而且还没受到巫师说的惩罚,就让其他诸侯觉得纣王并不是“天之骄子”,反对他也不会遭到天谴,原本罩在神秘面纱下的大商帝国的威严就逐渐崩塌了。

这是本意为改革的帝辛所没有料到的。所以,掌握着与神鬼沟通大权的大祭司的叔叔比干等人就坐不住了,认为帝辛的做法就是胡闹,就纷纷出面阻止帝辛,但没有成功,还被帝辛给“大义灭亲”了。

威严的崩塌带来的结果,就是以西岐部落为代表的诸侯们,终于敢壮起胆子去摸一下大商帝国的虎须。

嘿,没想到大商帝国这只老虎居然很温顺。得了,那咱西岐就把老虎杀了呗,让咱也来尝尝当老大的滋味,于是周武王就弄了篇“我为什么要撸虎须”的征讨檄文,其中就有不敬天神。

武王的檄文一呼百应,就爆发了牧野之战……最终,踌躇满志的帝辛和他的大商帝国,心不甘地走到了殷商历史的尽头,再也无法回头和重来。

正所谓,超前半步是领先,超前一步则是先烈;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