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问答:干谒和行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问:在线上学习《李白》专题时,听老师讲干谒和行卷,我想问一下,干谒和行卷有什么区别呢?

答:干谒是一种通过结识达官显贵以求仕进的方式;而行卷只是干谒之中的一种,就是拿自己行于世的诗文去结识达官显贵,以期得到推荐或者欣赏。

唐人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行卷其实就是一种干谒行为,行卷之诗,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干谒诗。

正干谒,指对人有所求而请见。李白虽然没有走科举之路,但他却四处干谒,以自己的诗文来求得社会上有名望的人赏誉。天宝初年,他受到玄宗的召见,就与这干谒活动有一定关系。

最经典的干谒诗给大家推荐两首,一首是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张籍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水部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另一首是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丞相张九龄写了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以期求得到援引推荐。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