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kao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关于文言文《王绒》的这个故事写一篇作文

魏晋志怪小说迭出,所记之事,荒诞不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却务求真实可信,几乎可当信史读。譬如孝子王祥“卧冰求鲤”的巨举,就弃而不记。体现他孝心的事,只写他如何精心看护后母喜爱的李树。魏晋的人似乎特别爱吃李,“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两件逸事,就都跟李有关。一则写他早慧,叫“道旁李苦”,成了凡人皆知的典故。另一则不太为人所知,写他的贪吝:说王戎家有好的李树,果子卖了,怕别人得到种子,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刘义庆亲见王戎是怎么钻的吗?我就有些不信。别说魏晋,就是用今天的技术,要把李核钻破,让种子不能成活;而又要保证李肉不破,让果子还能卖,除非用激光,恐怕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王戎当时怎么就能“恒钻其核”?实在让人费解。但千古而下,人们都信,汤一介给《世说新语》写导读,还特地强调了这个故事,至少他信。

《世说新语》毕竟是小说,虽属纪实,难免讹传,那就看看史书吧。《宋书》中的谢灵运,东晋时担任过永嘉太守,赴任途中,肯定经过温岭,作为旅行家,他恐怕堪称史上第一位,留下最著名的典故,就是“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至少说明李白深信不疑。但不知李白是穿过这种鞋,还是见过这种鞋,凭什么就信?反正我不信。《宋书·谢灵运传》说他:“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穿木鞋爬山?想想都怕,谢灵运爬的,大多该是没有石级可走的山,那么,无论这鞋的“前齿”、“后齿”做得如何锐利,怕也是抓不住岩石的。如果此法可行,今天的女士穿高跟鞋爬/1-youshengxiao山,岂不如履平地?有一点生活常识就该想到:木鞋爬山,何来摩擦力?在木鞋底上装木齿,能装得住吗?装上以后,经得起踩吗?这很可能只是谢灵运的一个奇思妙想,他想象能有这么一双鞋,上山下山便能省不少力气。旁人一听,讹传开来,还以为他真有这样的鞋。

更荒唐的是“酒池肉林”。一说到商纣的荒淫奢靡,就要说到《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司马迁写的,后人照抄不误,在中国通史里,写到纣王,少不了要用“酒池肉林”来描述。但弱弱地问一句:用池子装酒,乙醇一挥发,还能叫酒吗?把屠宰好的肉挂得像林子,这肉能不发臭?把牛、羊、猪养着,吃一头杀一头,天天吃新鲜的,这道理纣王能不懂?说大话逗乐可,拿夸张写史书,这就是司马迁的不是。其实,读廿四史,类似不靠谱的记载实在是太多。

2. 把10篇文言文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暗自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

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

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

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3. 古文《穿井得人》的启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

启示: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4. 帮忙翻译古文呀

我给你翻译了,看我这么辛苦,分可一定要给我啊!!!!!!!!---------------------------------------------------------------咸通年间,京城护卫军中有个叫做张季弘的人,勇敢而且力气大。

曾经路过胜业坊,遇到泥泞的深沟,有村人赶着驴驮着柴火走到这里,恰好挡住了他的路。季弘对此很生气,于是提起驴的四蹄,扔过水渠好几步远,旁观的人没有不惊讶害怕的。

后来到襄州任职,晚上停泊在商山的客栈。客栈有个老妇人,对她的儿子说:“恶人回来了,赶快让她备办茶饭,别叫她喧哗。”

然后就发愁又生气地叹气,都很害怕。季弘问那老夫人原因,老妇人说:“新媳妇悖逆不听约束,管教不了。”

季弘说:“看您这么害怕,以为有什么事呢,如果是新媳妇,难道不能和她谈谈吗?”老妇人说:“你不知道细节,新媳妇健壮而且胆子大,没人能敌得过她,大家都害怕,就导致这样了。”季弘笑道:“别的我管不了,但如果说是胆大健壮,我能为你除掉她。”

母子马上叩头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母子二人就没有忧患了,虽然贫穷,我们也一定尽力报答你。”片刻之后,乡邻们都来观看。

傍晚,那个媳妇背着一束柴回来了,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客栈的后院有块大石头,季弘坐在上面,把驴鞭放在旁边,把她(新媳妇)叫过来说:“我在长安就听说你倚仗有力气,不听婆家的话,你怎么敢这样?”那媳妇对季弘说:“乞求大人不要草草审理,我是冤枉的,我不敢不听从服侍婆家,只是婆家讨厌嫌弃我罢了。”

那老妇人:“你别在客人面前强词夺理。”新媳妇于是接着说:“比如哪天,比如某件事,哪里是我的错。”

每说一件事的时候,伸手在季弘坐的石头上,用中指比画,随着手指弄出痕迹,深可达几寸。季弘吓的出汗,只是说道理不错,就关上门装睡觉了,等到早晨就走了。

等到回来的时候,问起这件事,回答说那新媳妇已经改嫁了。---------------------------------------------------------------累死我了。

楼主第一行的“常经胜业坊”一句打错了吧,估计是“尝经胜业坊”,尝 可译作曾经,而 常 就解释不通了。

5. 这段古文翻译现代文是什么意思

曾子杀彘(曾子烹彘)---出处--《礼记》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回,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可不能跟孩子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儿子,等于教儿子欺骗别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于是(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孩子吃)。

6. 注音版文言文《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i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o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xin其中,苫shan蔽bi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an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ing,意暇xia。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bi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i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a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mei,盖以诱敌。 狼亦黠xia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