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这一观点的看法如下:
1、“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是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在不断的“叙事”中逐渐“完备”起来的。中国的当代文学史学科现在仍是一门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和研究空间的学科,仅《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一书中介绍的很多文学派别,都还处于研究的初期。
2、都是各自学术研究的前沿。如此快速的要在初学者知识中建立这样的框架,难免会有过速拔高的意味,这不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这本书的问题,而是现当代文学教育体系设计的不合理。这是一门要花大量时间的课程。看似是建立大致时间线,历史线框架的教材。
3、实际上已经超出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因为在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同时,学生都还没经过系统的文学审美、文学理论学、哲学史的学习,还缺少完全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工具和阅读储备。当然给予初学者框架是必须,但可以把这框架精简。
4、拿出一些公认的,已经稳定的部分作为初期教材的重点。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作者已经尽量避免这种写史的“信誓旦旦”,特意点明当代文学仍处于发展的过程,并且自言到“这是我们自己相对系统的看法”,但主观的,偏颇的观点仍存在在教材中。
网络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异议
1、部分人对其中的观点也表达了一定的疑问,可见这当中出现了偏差。作为教材,精简框架,拿出稳定的部分也不意味着打压叙述和探讨的空间。研究复杂的当代文学史,类似《发展史》的教材可以更厚一点,在骨架下进行延伸,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2、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症结所在。大家尽可以不把孟繁华、程光炜的《发展史》奉为圭臬,而是赞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或者是陈思和的。总而言之,可以在通读各个大家对当代文学史的见解上,拿出通用的来编一本通识性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