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家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致良知第34期格物班六大组第27小组第2封家书

时间:2022年5月27日

主题:

《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执念》

曾在关于亲子教育的课程中听到这么一段话:在亲子关系的沟通中,投我以石头,报之以粪污;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要始终相信,别人怎么对待你,都是你自己“教”出来的。

从释意的角度可以领悟到,回馈东西的价值远远大于赠予的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以往我的教育方式是单方面的要求孩子做好、做到,从不考虑是自己没有做好榜样;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甚至效仿。

我曾问过孩子一个问题:“很多家长都说“叛逆期”,你怎么理解的”?

孩子回答:“家长口中的“叛逆期”,其实是给自己找的借口”。

我一头雾水的继续问:“为什么这样说”?

孩子说:“我们一旦有自己的想法,你们家长就会认为我们不听话,不按你们的要求做的时候,就说我们叛逆”。

……

孩子的话,我可以认定是“高水平”的回答,而且好几天时间,我都在想这个话题,很烧脑的一个话题。

最低级的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犯错,不知道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最终极的无知是明知道自己犯了错,但是,像煮熟的鸭子嘴硬不去承认,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种;最高级的无知,就是我就算是说错话、办错事,我就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你们能接受就接受,不接受拉倒,我是这么一个人。

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我们看不惯的人,接受不了的事,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存在的价值。看不惯,是我们个人境界低,格局小,不能接受别人的立场与角度。看不惯,是我们个人想不通,悟不透,智慧不及。接受看不惯的人与事,看明白别人的生活方式,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如出一辙,“关物如观己,推己及人”,鬼谷子一书中讲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要想了解别人,应先从自己开始,只有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被尊重,有人倾听他们的“主见”,而不是被“我是家长”“我比你年龄大”“我比你经验多”“你要听大人的,都是为你好”……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执念,放下我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学习阳明心学,让自己的觉知力,时常在顿悟,时时事事在警醒,警醒做到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就算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事后我会检讨自己的态度,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对方温暖的道歉。我错了,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静下心来去倾听是人世间最高的修养。遇到事情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就能及时止损,以最好的效果去处理事情。

最近关于先生换工作的这件事。让我深刻顿悟,多多少少还有些许欣慰,因为我现在可以平心静气的和先生详谈事情。前几天先生说他有换工作的计划,有一个机会调岗,工作性质不变,只是时间和收入上会有变化。经过几次电话沟通,我从家庭生活、孩子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先生工作性质的安全问题考虑和在意他的身体状况,从各个因素分析了换工作的利弊关系。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决定换工作,因为利大于弊。刚开始的那几天,先生是犹豫不决的,顾家的他考虑更多的是抛家舍业的在外地工作,要给我和孩子舒适的生活。作为男人的担当,换的这份工作要比之前的收入少几千块钱,怕我受委屈,先生感觉有些可惜和不舍。我告诉先生,一,钱是身外之物,虽然离不了,但是可以慢慢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辛苦;第二,现状是让我和孩子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但是,少挣了那几千块钱,生活质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不会亏待孩子,我也不会感觉受委屈。但是,每个月都可以有一个星期时间回家来陪孩子,这个时间,是用钱不能衡量的。虽然爸爸对孩子的关心不缺失,每天雷打不动的最少一个电话,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学校的情况。孩子不在家时,孩子有什么细微变化,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情绪上的,我都会和先生及时沟通。但是毕竟是网络联系,缺少亲子陪伴,也缺少亲子互动。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对孩子的陪伴。就这样,通过多次沟通,先生听从了我的建议做了决定。经过十多天繁琐的手续和工作流程的梳理,先生顺利的换了单位。

通过这一件事情,我可以很畅快的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做到了,我真的可以做到有什么事多沟通交流,不再由着自己的任性去做决定。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放在没有学习之前,我的态度是毅然决然的不会同意先生换工作,我会考虑经济收入,其次,我还会有各种的埋怨和指责“好好的工作就行,干嘛这山看着那山高?心思不稳定”!如果先生思前想后的拿不定主意,我不但不会想到先生是为我和孩子考虑,更会过分的说,“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想的,干嘛要做这个决定”?等等。现在,通过学习,我可以耐心的先倾听,再梳理好各种因素,不管结果与否,我都会耐心的和先生商量,哪怕我的建议不被先生采纳,我想,我也会尊重先生的决定,毕竟在大是大非面前,男人和女人考虑问题的层面不一样。

《孟子》中,耳熟能详的一句格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思想转念时,涸鱼得水。是致良知的学习,让我学会了给予对方温暖和爱,更让我收获了比之前更多的爱,来自先生的爱、孩子的爱、家人的爱,让我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感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