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从童真的孩子变成了世俗的大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最近看了《小王子的领悟》,同时,重温了《小王子》这本薄薄的童话书,感悟颇多。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充满童真的孩子,但随着年龄渐长,他们都变成了精于算计的大人。

一、成长是一个去童真、去梦想的过程。

在《小王子》中,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讲述了他的遭遇。在六岁时,他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但他的画儿却得不到大人们的欣赏,他的梦想也得不到大人们的支持。大人们劝他好好学习地理和数学,因为那些比画画更有用。

大人们好像不鼓励小孩做梦,因为觉得梦想不现实,不成熟,而他们所谓的成熟就是要“识时务”,要遵循既有的社会规范,继而让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成功者。

如果一个孩子说,长大后想当宇航员。大人们通常会说,宇航员哪是那么好当的啊,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当清洁工。

当孩子说长大后想当个理发师时,大人们肯定会说,真没出息,理发师算什么正经工作呀,初中毕业就可以当,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吧!

当大人觉得孩子的梦想遥不可及时,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快醒醒吧,你要现实一点。

当他们觉得孩子的梦想太过于脚踏实地时,也会以社会的评价标准来告诫孩子,哎,这样的梦想太卑微了,配不上你。

最后,孩子在大人的“谆谆教诲”下逐渐失去儿时的梦想,变成了世俗的大人。

更可怕的是,当下由于信息泛滥,良莠不齐,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断缩短,甚至出现很多早熟现象。于是,有些孩子的梦想本身就已经开始成人化,比如:有想赚很多钱的,有想买大房子的,甚至有为了享乐想当贪官的。着实令人堪忧。

其实,一个孩子,如果有梦想,就会对热爱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会为了梦想,锻炼出坚韧的毅力,还有对生活的热情。但要让孩子的梦想飞翔,不仅需要大人的支持,还需要大人的引导。

二、大人追求的成功是权力,虚荣,财富和享乐。

在《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中,作者说,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遇到的大人们,反映出了现实世界的众生相,也间接透视出了大人们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对于权力、虚荣和财富的无限追求和迷恋。

如今,成人世界的评价标准日益单一化,一切向钱看,而且名声、权利和财富三者可以相互渗透,最终达到赢者通吃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成人社会取得成功,就必须遵循社会的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并将自己打造成最适应这些游戏规则的人。因此,人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的向“钱”奔跑,以攫取最大化的财富和利益。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权钱交易,各种各样的炫富攀比,各种各样的低级趣味。越来越多人为了名利,可以出卖肉体和灵魂,可以突破道德底线,可以不择手段。

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得到越多,自我和童真就会失去越多,相应地,快乐和幸福也会失去越多。

这时候,有人想停下来,想慢下来,但生活逼得他无法停下,无法慢下。因为停下、慢下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会被抛弃,最后会沦为世俗意义上的loser。

三、怎样在世俗的成人世界保持童真和梦想?

虽说成长会让我们逐渐失去童真,失去对生活的敏感性,同时也失去很多快乐。但我们显然无法拒绝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在这个世俗的成人世界里保持更多的童真和梦想。

对此,《小王子的领悟》的作者周保松告诉我们:“要大胆去做梦,用心让自己的梦想飞得高一点、远一点。就算没有梦想成真,但这个历程本身就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外卖小哥雷海为,他热爱诗词,把零碎的空闲时间都用在这个爱好上,坚持不懈,最终成了全民敬佩的励志榜样。我想,就算他没有一战成名,这个爱好也会让他的内心更加充盈,生活更加丰富吧!

至于童真,那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磨砺,它被世故和庸俗取代了。所以,要保留童真,就要多和儿童接触,从他们身上感受那种天真无邪的心态、信马由缰的思维和无比强烈的好奇心,并在不知不觉中唤醒自己埋藏已久的童心。

最终,变成像周保松说的那样,“不市侩、不世故、不计算,率性、善良、好奇,敢于信任人也敢于去驯服人,而且对天地万物有一份直接的、温柔的感受。”这当然很难,所以需要终生去修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