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西行取经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27
唐朝时期,私人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公元627年,玄奘法师向唐朝政府申请出境,但遭到拒绝。然而,他决心前往西天取经,便设法混在商人群中,非法穿越玉门关,开始了他的西行之旅。那一年,他28岁。
穿越玉门关后,玄奘进入了广阔无垠的莫贺延碛,这是今天新疆的哈密地区。这片沙漠长约800里,又称八百里流沙。这里的气候极端,白天热风如炙,夜晚寒风如刀。在无草无鸟、无兽可寻的沙漠中,玄奘孤身一人,仅以白骨和马粪作为路标,坚持前行。一次,他不慎将水袋中的水泼洒,面临断水的困境。但他发誓不回头,坚持西行。在五天四夜没有水的情况下,他最终因口渴而晕倒。幸运的是,他被人发现,并在夜半凉风的吹拂下苏醒,得以脱离险境。
经过一年多的跋涉,玄奘在夏天进入了天竺境内。在628年至631年间,他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参观了诸多佛教圣地,并学习了梵文。到了631年年底,他抵达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这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拥有一万多名僧侣,其中许多是学有专长的法师。主持戒贤法师是天竺的佛学权威,对玄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寺内为他安排了讲学。在那烂陀寺,玄奘学习了五年,不仅认真听讲,还阅读了寺中藏书,成为天竺著名的佛教学者。
尽管享有盛誉,玄奘并未自满。他继续游历印度各地,寻访名师,并在两年多后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法师邀请他在寺内讲经,当时戒日王朝正值鼎盛,戒日王是天竺最有威望的国王。在642年,戒日王在曲女城(今印度卡瑞季)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学术辩论会,玄奘作为主讲人,受到了极高的尊敬。辩论会期间,没有人能够反驳他的观点。会后,戒日王赠送他大量金钱和衣物,并按照当地习俗,让他骑大象绕场一周,享受民众的欢呼。
尽管受到各方挽留,玄奘归心似箭,他决定回国。在643年春天,他带着印度人民的友谊和荣誉,以及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两年后,他回到长安,受到了热烈欢迎。玄奘将佛经和佛像展示在朱雀街南端,吸引了无数市民参观。他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佛经,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翻译了七十四部佛经,共一千三百多卷。664年,玄奘在长安玉华宫去世。他的译本后来在天竺散失,成为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