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挤压工序中,铜合金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哪些显著变化?如何确定挤压温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06
铜及铜合金在挤压温度下应具备低的变形抗力和良好的塑性。合理的挤压温度范围,应该根据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图、再结晶图、相图为依据,并考虑实际生产情况确定。
(1)加热温度一般是合金熔点绝对温度的0.75---0.90倍,可以根据金属与合金的熔点和该成分合金在相图上固相点温度,确定挤压温度范围的上限,一般挤压温度的上限比该合金的熔点低100℃以上。当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时,金属锭坯容易出现过热过烧,过热使金属的晶粒过分长大,造成挤压后的制品晶粒粗大,金属强度偏低。过烧使金属晶粒之间的低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晶粒之间失去了联系。所以应该避免挤压时的热脆性(过热、过烧现象)。
挤压温度范围的下限,应该考虑高温的良好塑性,还应该使金属与合金的变形抗力不太高。一般挤压温度的下限要比金属的再结晶温度高loot以上,使挤压终了温度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
(2)金属与合金在高温时存在相变的合金,最好选择金属与合金在单相区进行热挤压。挤压时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合金可能出现新的组织,这种新组织可能具有热脆性,也可能粘性大,造成金属不均匀流动,给挤压操作带来困难。
(3)挤压金属应尽量考虑在高温塑性区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热挤压,以免产生制品的横向裂纹。但同时还应该考虑金属与合金在高温下的表面性质,防止锭坯表面过度氧化或粘结。因此,考虑挤压温度时,还需要考虑挤压机能力。在采用较低的挤压温度时,应该使用大吨位挤压机。
(4)考虑挤压变形热效应。挤压的一次变形量很大,变形速度快,另外挤压时摩擦产生的热量等,可以引起挤压过程中锭坯温度的升高,挤压变形热效应很大,金属在塑性变形时90%一95%的变形能转化为热量。因此在制定加热温度时,尽量采用温度下限挤压。
(5)考虑金属与合金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挤压,可以获得不同挤压制品的力学性能,在选择挤压温度时,应考虑挤压制品的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某些金属与合金在高温下易氧化,某些合金对挤压工具的粘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紫铜、白铜、铝青铜等,应该考虑尽量采用较低的温度挤压。某些合金在较高的温度下挤压时缩尾太长,压余增加,如HPb59-1等。挤压黄铜时温度太低,制品尾端容易形成条状组织。
在确定挤压温度时,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该考虑挤压制品的形状、变形程度、挤压工具温度、润滑条件等,对挤压温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掌握金属与合金的高温塑性,已通过实验测出了各种金属与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抗力与塑性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了塑性曲线。挤压温度就选择在塑性好、变形抗力适中的范围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