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畲族乡的特色服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畲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反映该民族特有的风情。
一般女服 尚青色棉布、苎布衣,少数富裕户也穿绸缎。大襟长衫,衫长至膝,比男长衫稍短些,衣领用金线、五色线制成二至三层花纹的“虎牙领”,领背中央绣“凤凰采牡丹”。衣襟用五色羽毛布,绣三至五层梅菊花蕊。腋下襟边缝一块10多厘米宽例三角形的大红布,领口内“替肩布”用蓝、白四方形做“替肩”。袖口和衫袄襟边均用大红色羽毛做边饰,并镶绣各色花纹。节日所穿紫色“诰翠衫”,大襟和袖口都绣“回字”形花纹,胸前排扣5颗,古作礼服用。
女裙裤 通常用黑色棉布,夏天用苎布。出嫁做新娘时,用青色绸缎或精哔吱做裤。外穿蓝色或紫色叠春“虎牙裙”,腰间束四指宽的白色腰带,正面再垂2条长1米的飘带,直垂至脚面。妇女下山、下田劳动时,用腰带缚住“围身裙”。“围身裙”是黑色苎布或青直贡布制成,裙上端加一块10厘米宽红布做裙头。所缚腰带则用五彩丝绸线、白粉线、羽毛线等织成橄榄式花纹和汉文字装饰。转裙也刺绣着“凤凰采牡丹”等花鸟装饰。罗源县毗邻的飞鸾南山村和新岩村一带畲族妇女的服饰,均穿斜襟大领衣,并镶有各种花边。不分季节一律穿短裤、扎绑脚。
男服 一般是青色和蓝色大襟短服。少数男子穿大襟长衫,均为圆领。布用棉布和苎布。胸襟两旁袖口上均镶有黄、红两色,缀3-5颗铜扣,外加穿圆领直襟有5排扣的“钱吊衫”,古作礼服。礼服胸前领左右两旁,还垂挂有2条珠线穗。礼服正面上方2个袋,下方4个袋。大都在取新娘后三天,送新娘回娘家做“头转客”时穿。
男裤 多用蓝青色棉布。夏天穿苎布短裤。裤头上接15厘米左右宽蓝或青色布。结婚时则穿紫色或蓝色长衫礼服。
鞋 平时男子多穿黑色布底双鼻鞋和木屐。劳动时,多打赤脚和穿草鞋。妇女穿单“虎攻鞋”(畲族),布底,鞋头高昂3厘米,鞋口两旁以羽毛布“沉地”,用五色线绣“虎牙”花纹。解放后,男女穿解放鞋、运动鞋、塑料鞋、人造革和皮鞋。
帽 儿童头戴猫儿头的童帽;中青年常扎头由;老年人戴风军帽。巫师法师分别戴宫帽、天尊帽、头冠字帽。男子结婚时戴青色红顶帽,宽沿外敞,帽项突起高达8厘米,两边插金花。姑娘出嫁戴“凤凰冠”,冠的结构以竹片为骨架,先制成梯形的头冠套,冠套外围缝上五色波纹的“冠栏布”,额前镶双龙、凤凰、蝴蝶、花木、鱼鸟等图案。“凤凰冠”上额正当中,悬立一块“双块戏珠”银饰,左右两旁竖立两个武士,左骑驴、右提剑。额正面贴镶两块长12厘米宽3厘米多的银质“冠栏”片。其下并排悬挂4片四方形有花纹的银片,表示盘、蓝、雷、钟4姓联姻。再下挂9个“银星”,九星下垂胸还串挂着九穗花纹银片。錾有山、海、花、鸟、鱼、兽之类图案。每穗连接9小片。冠上还用金丝线悬挂4串玻璃珠,长达50厘米,下连接元宝型银牌4个,垂至胸前。额角左右两侧各挂一块蝴蝶形银牌串联16小片四方形花纹银片。冠髻之后垂挂一块錾有“双龙戏珠”的银牌。髻上横插一根髻针,以保持戴冠稳定。
畲族男子过去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
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畲族对自然之色蓝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除此,红、黄、黑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竹里三月三风情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