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的学校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完中建制,隶属于合肥市教育局。学校1964年始建于合肥西门外五里岗,校名为合肥市第一职业中学。1965年,更名为合肥市第六工读学校。1969年,更名为合肥市郊区八中,校址迁至金寨路868号(现址)。1975年,定校名为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学校迁至现址后,建有七栋平房教室,借用原建工技校1958年建成的1500㎡职工宿舍楼一幢。学校位于金寨路、东流路交叉口东南方,占地面积23000㎡。
1982年,学校根据市统一规划,集中精力办好初中,高中部停止了招生。
1985年,学校有初中部13个班,学生750人,教职工79人。
1985年4月,市教育局下达5万元维修费,学校翻建危房1600㎡。7月,市教育局拨款为学校新建教学楼一幢(三层,1580㎡)。1989年,一幢教职工宿舍楼建成(三单元,四层,1320㎡),原宿舍楼拆除。
1991年5月,张昭成同志任校长、书记。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主要致力于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1994年完成“双基”教育验收达标。1995年,学校“坐班制”施行;1997年,实行教师聘任制;同年,制订并推行《班级素质教育量化评估标准》。1998年3月,学校核定编制数为57人。1998年8月,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2000年9月,学校初中在校学生954人。
2001年5月,张昭成同志退休,李长东同志任校长,夏传宏同志任校党支部书记。
学校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对所有中青年教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全面开展师徒“结对子”和“校本教研”,做到人人有教科研内容,组组有教科研课题。 2002~2004年,学校有2个省级教科研课题和2个市级教科研课题。教职工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交流的论文达100多篇。另一方面,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如:学生“四文明”教育常抓不懈;“法制教育学习班”正常开课;学生佩戴“形象卡”出入校园;学生自己规范停放自行车。学校还进一步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科评教。2004届实验班37人全部参加了中考,人均总分637分。2001~2004年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参赛学生获奖计273人次。办“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这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新目标,是二十八中人的努力方向。
2001年8月,校园建设规划完成。同年,学校获“合肥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称号。
2001年至2004年,学校招聘人员,加强了门卫,实行校园全封闭式管理;关闭清除校内所有零售商店;增设岗位,安排专人负责校园卫生创建工作;迁出校园内平房住户22户,四栋危旧平房拆除;改造了电路;整修校内中心广场,美化了环境;重新核定了编制,确定28中编制为106人。至此,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基本得以解决。
市教育局也加大了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
1999年10月,合肥市财政投资180万元,为学校建设体育综合楼,建筑面积2100㎡。2000年8月,该楼投入使用。同时,投资70万元,翻修了学校运动场。2001年5月,合肥市财政投资30万元,整修了学校的道路和围墙。2003年6月,合肥市财政投资500万元,为学校建设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5100㎡。2004年4月,该楼投入使用。2004年9月,合肥市财政投资310万元,为学校建设教学图书楼,建筑面积3100㎡。教育教学设备配置齐全。学校建有语音室2个、微机室2个、实验室8个、网络教室2个、实验准备室3个、实验器材室3个、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劳技教室1个、会议室3个。学校于2004年7月,自筹经费购买了接送部分高中学生上学的大客车一部。
2004年12月底,学校有教职员工117人。在编教职工8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中级职称教师33人,研究生和在职学习研究生计7人,本科以上学历者达90%。
学校基本上达到了资源的优化,环境的美化。
2002年9月,学校在办好初中的同时,恢复高中招生。2002、2003、2004三年,学校分别招收高中生118人、153人、237人,并有学校自己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76分、510分、516分。初中生源也连年爆满。至2004年9月,学校有初、高中班级33个,学生达1996人。
回顾二十八中学这二十年的历程,可以概括为这样四个阶段:
1986年至1990年——拨乱反正的5年;
1991年至1995年——艰难跋涉的5年;
1996年至2000年——负重爬坡的5年;
2001年至2005年——快速发展的5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