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主要研究方向:(1)苹果种质资源研究:国内外苹果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和评价利用;(2)苹果育种研究: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诱变育种与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抗病育种等;(3)苹果栽培技术研究:现代矮砧密植栽培制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花果管理与提高果品质量技术、果实套袋栽培技术、果园肥水管理与节水灌溉、生态友好型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4)采后处理与加工:智能化简易冷库、气调库研发,果汁饮料及功能型食品研制等。
共有15名专职科研人员(研究员/副研究员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从事与苹果有关的研究工作。在研发队伍组成上汇聚了苹果育种、栽培、生物技术、土壤肥料、贮藏加工、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专家。 苹果栽培研究:20世纪60-70年代,主持完成的“成龄苹果二十年稳定亩产过万斤”试验,获全国科学大会奖;70-80年代,“苹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新红星、玫瑰红苹果早果丰产配套技术研究”、“苹果、梨产地储藏保鲜技术研究”、“提高苹果质量技术研究”、 “苹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平原乔砧密植短枝型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开发研究”等课题,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地(厅)级一等奖1项; 20世纪90年代,承担完成的山东省重大攻关项目“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以来,承担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系统开展了现代苹果栽培制度和安全优质高效标准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产、学、研相衔接的研究开发体系和联合攻关的有效机制,在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成龄密闭果园优化改造、优质花果管理、提高果品质量、土肥水管理制度、有机化栽培技术以及生态友好型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苹果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与栽培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苹果遗传育种研究:先后参加承担“七五”到“十一五”的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0多项,主持承担山东省科技攻关、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项目7项。 “七五”以来,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岱红、玫瑰红等芽变新品种,实生选种选育出秀水、龙金蜜、岱绿、秋口红等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选育出早翠绿等新品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苹果多倍体的育种工作,在植物组织培养和化学诱变研究领域独具一格,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先后获得了龙金蜜、烟青、富士的同源四倍体,该项课题于一九九四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随着课题组不断深入研究,技术更加成熟,先后得到了金冠、寒富、嘎拉的同源四倍体植株30余株,并且开展了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工作,已经在倍性鉴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早期鉴定体系。本课题组不但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苹果育种课题方面研究,也承担了院市级课题研究,倍性育种、常规育种一直跻身全国前列。2007年以来,通过常规育种初步筛选出2个苹果新优系,在倍性育种方面更加完善了多倍体育种体系,采用了更多的优良亲本,已经获得各种类型的多倍体种质资源80余份,已经完成20余份资源的形态学及抗病性评价。
研究成果: “八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2项;鉴定审定苹果新品种6个;其中玫瑰红、秀水、岱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后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2部。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主持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苹果、梨、桃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樱桃产业主要障碍因子攻关研究”、“小浆果品种筛选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要干果新品种选育研究”、 “主要果树高效标准生产技术研究”和“主要仁果新品种选育研究”、“主要核果新品种选育研究”,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苹果、梨、桃、杏、樱桃、核桃、板栗、枣、柿子等果树新品种选育研究,各项研究均按计划进度实施,进展顺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