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这部综艺火了!—所有的努力,原来都只能靠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这两天在看一个挺有意思的综艺节目,叫《令人心动的offer》。

节目定位是首档素人的职场观察真人秀,8名知名法学院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在4位代教律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完成课题考验,最终争夺2个转正名额。

这个关乎工作的残酷考验,以综艺的形式展现出来。

看这款综艺的人并不算很多。

对比同时期的娱乐类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亲爱的客栈》等,看《令人心动的offer》的人数基本只占到了一半多一点。前者第一集收看人次1亿左右,而offer这个综艺不到6000万。

收视率没有那么高,可能在于它的受众比较小众化。对我来说,如果放在以前还没毕业的时候,是不太敢看的。这就好比以前看《职来职往》,看应聘者怎样在台上接招,会换位思考假如是自己,要怎样应对,这个过程简直是痛苦。

现在以过来人的视角再看这部综艺,其实还是能收获蛮多的,实习生们的交流,完成代教律师给的课题,这些过程都会带给受众更多的思考和自我反省。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考量一个人往往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叠加。

这部综艺,一上来,8位实习生在见面聊天的时候,就谈到了各自的学校。

从最高学府北大到政法专业院校,人大、西政、北京航空航天等清一色的高等学府,几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看来,踏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总是离不开学校这个门槛。

观察室内的何炅说到,究竟是律师行业看中出身,还是普遍现象?

我认为,是普遍的,每个行业都要看学历。

你处在什么样的学校,就代表这20多年你付出努力的程度,学历就是一张名片。

前几天在B站上刷到凌晨4点的人大,自习室座无虚席,困了就去买咖啡和食粮,深夜依然从宿舍出发前往自习室,该睡觉的时间没人懈怠。

还有轰动一时的清华学霸作息表,6点起床,学到凌晨1点,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我们常听说,进了大学就自由了,想干嘛干嘛了。

事实呢,根本不是这样。这个世界的机会给的是自律的人,勤奋的人。哪怕是全国的佼佼者进了清华,还是保持那份自律、好学,才能有未来的成就。大多数人,到了大学浑噩度日,荒废了专业,没有了那份初心。

10月1日,去了一趟浙大,自习室一眼望去都再安静看书,或埋头思索,或查阅资料。本以为国庆,肯定很多人出去旅游了,没想到的是,在他们看来,学习是每一天都要做的事,自己会形成习惯。不是放假了,过节了,周末了,就找个借口放松。所以,优秀真的是一种习惯。

履历优秀,谈及自己学校的时候底气足,若是不知名学校或是专科,说起来也有些信心不足。

综艺里叫郭旭的实习生,她来自大连海事大学,在这一群顶尖学府实习生面前,略显信心不足,但他们学校专业很厉害,只是和这个国内顶级律所的其他实习生们比起来,名气稍微弱了一点点。

这也扯到了圈子这个概念。

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你接触什么人就知道了。跟着优秀的人在一起,促使自己也能更上进,反之,如果在很棒的圈子里,那个浑水摸鱼的人,时间久了也会被圈子所淘汰。

知乎上有一个关注度超高的问题:「现在的硕士研究生真的是满大街都是吗?」

你读研,身边的人就都是研究生,你初中毕业,接触的人也都是同等水平。这就是我们的圈子,所有的资源和人脉,都是靠自己得来的,很实际,也很真实。

网上有一个大概的数据,按全国总人口约13.68亿计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研究生人数413.8万,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50万左右。这样推算下来,硕士以上学历占全国总人口约0.538%-0.568%。

为了跻身这千分之五,所有的学习能力、良好习惯、高度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

上个月,办公室来了个00后实习生,人很细心,做事也踏实。大家闲谈时问及是哪所学校,实习生不好意思的回答,是个不知名的大专。同事都觉得挺可惜的,现在最低门槛怎么也得是本科。

所以只有进了好的大学,才有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不然,未来连一点机会都不会给你。

认识了更优秀更自律的群体,自己也会想要变得更好,这就是圈子的魅力。

也有人可能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能只用学历去证明一个人呢,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种。我觉得,这或许是价值观的差异。

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我接触了一些房产经纪人,学历差不多是高中,好一些是专科。在红利时期,月入上万也是常事。

于是,我的朋友圈常常出现类似《月入25000,学历也不重要》、《赚得多的人生才叫成功》种种文章,转发的时候还附带自己的评论。看到这些标题就够惊心动魄的了,竟然还自我标榜起来。有一次不小心点进去,看到这类文章的阅读量还出奇得高,这真的是很可怕的现象。

觉得这样三观不正的观点还是少看,当然,如果认知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也无可厚非。

对于我来说,学会了取舍。少看没有营养的朋友圈,把时间花在健身、提升自我等事物上,岂不是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