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娃学步老摔跤,避开5个误区巧用6个方法,宝宝学得又快又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不知不觉,宝宝长到一岁左右,开始要学步啦!很多妈妈是 既欣喜又忧虑 ,喜的是,宝宝长大啦,都快学走路了,老母亲两条长年酸痛的胳膊也该解放啦!忧的是,宝宝即将脱离妈妈的怀抱,离开我们的保护罩范围,独自面对自己的路,他能走好吗?会受伤吗……

不管怎么说, 宝宝学步,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他开始自己独立人生的第一步!

每个宝宝学走路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 扶走(8-10月龄)、学步(10-12月龄)、独自走路(12月龄以后)几个阶段 。当然每个宝宝发育不同,有快有慢,时间上会有差异,只要 不超过1岁半都算正常

当然,宝宝学步不会一帆风顺,磕磕碰碰难免,但如果总摔跤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这也许跟宝宝的行为动作或我们日常训练方法不当有关。下面是几个引导宝宝学步的误区,如家中有学步宝宝的家长,要尽量避免逾越“雷池”哦。

1. 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对宝宝身体发育有影响,相信家长们都有所耳闻。经常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脚部力量得不到有效锻炼,并且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反而 延长宝宝的学步周期 。使用学步车时,宝宝髋关节压力较大,时间久了还 容易导致O型或X型腿

2. 经常牵引宝宝走路

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离开自己的可控范围会发生危险,所以经常牵引着宝宝的双手走路。这会让宝宝 形成一些不好的走路习惯 ,比如踮脚走。如果大人稍不注意力道, 容易导致宝宝的胳膊骨折或脱臼 ,还极有可能 影响宝宝自身 探索 走路的兴趣和信心

3. 让宝宝穿鞋子

很多家长出于卫生和保暖的考虑,都会让刚学步的宝宝穿上小鞋子。其实,排除外界的因素,宝宝 光脚板走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光着脚能让宝宝更直接地感受地面的刺激,有利于 调整走路姿势、形成良好的走路习惯

4. 把宝宝圈在护栏里

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总避免不了要摔跤,家长怕宝宝受伤,就把他放在铺垫子的围栏里,虽然能保护宝宝的安全,但也因此 空间受限制,阻碍了宝宝创造力、 探索 欲望的发展 缺乏必要的磨练和足够的活动量 ,也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

5. 宝宝经常摔跤不引起重视

有些老一辈人的观念,说孩子磕磕碰碰才会长得结实。多磨砺确实也是没错, 但如果宝宝摔跤次数多,或摔到身体关键部位的话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曾有新闻报道过,南阳一个1岁多的宝宝一天之内摔倒四次,最终导致颅脑损伤严重。

宝宝初学走路,我们不能够“揠苗助长”,但难道真的什么也不做,任其自由发挥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宝宝所做好每一件事,都少不了家长们的正确引导,那怎样才能让宝宝学步学得又快又稳并且远离意外呢?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1. 随时随地守护宝宝的安全。 宝宝刚开始学步的时候,身体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弱,力量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危险,所以绝对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范围。

2. 巧用工具。 如果家长实在担心宝宝受伤,可以考虑为宝宝准备学步手推车、防摔枕(保护宝宝的后脑勺)等,地板铺上垫子,家具的边角部位贴上防撞条等。

3. 多鼓励、多引导、多互动。 宝宝学步时,家长在前方张开双手鼓励和引导宝宝走向自己,当宝宝成功迈出第一步,一定要赞扬宝宝,让他从中得到自信与满足。对于宝宝来说,爸爸妈妈的笑脸和呼唤,就是他前进最大的动力。

4. 及时发现并纠正宝宝不当的走路动作。 宝宝刚学走路,由于下肢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比如踮脚走、内八字、脚Y外则翘起等。如果发现,爸爸妈妈也不必太紧张,只要及时给宝宝纠正即可。

5. 学步前要先学会爬。 宝宝会走路之前,爬行也是必修课,孩子6个月以后具备爬行条件时,就该让他多练习。爱爬的宝宝,身体协调性更好,大动作更顺畅,学起走路也会更轻松稳定。

6. 多做扶走训练。 当宝宝学会站立以后,就可以让他在能扶走的环境中多活动,比如让他扶着墙、沙发、茶几、床沿、栏杆、推车等移步,这能让宝宝在独自迈步前得到充分的锻炼。

相似回答